-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备案号:
绥
DB2312
化 市 地 方 标 准
DB2312/T 066—2022
水稻联合育种技术规程
2022 - 01 - 18 发布
2022 - 02 - 15 实施
绥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
DB23/T 066—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绥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宝海、聂守军、高世伟、刘晴、刘宇强、马成、常汇琳、薛英会、唐铭、白 瑞、谢树鹏、魏中华、刘立超、门龙楠、孙中华、宗天鹏、王红蕾。
1
DB23/T 066—2022
水稻联合育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联合育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育种方案制定、生态区域划分、团队组 建、种质资源交换、田间试验、品系鉴定、品种审定、遗传评定、数据管理、经验交流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绥化市水稻联合育种科研种植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1. 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 15682 粮油检验 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7891 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种质资源
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载体。
3.2 育种值
生物体亲代能够稳定遗传给子代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值。
3.3 生态区域
按照≥10℃日平均气温总和影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区域性地理范围。
4 环境条件
试验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农业灌溉水 质应符合 GB 5084 标准的地区,试验地应选择稻瘟病重发病区。
5 育种方案制定
5.1 种质选择
明确种质生育期、产量、品质和抗逆等性状特征特性,符合杂交亲本要求。
2
DB23/T 066—2022
5.2 育种规划
育种单位应具有近中长期育种规划。
5.3 诚信自律
解放思想,加强自律,信守承诺,合作共享。
5.4 编制方案
编制符合本区域实际的育种方案,按附录 A 的要求执行。
6 生态区域划分
第二积温带,活动积温 2500℃~2700℃;第三积温带,活动积温 2300℃~2500℃。
7 团队组建
7.1 育种组织
有育种条件完备的法人单位,职责清晰。
7.2 育种专家
设立首席育种专家 1 人,区域育种专家 5 人以上,具有研究员以上职称。
7.3 育种人员
有专门育种人员 5 人以上,具有大学相关专业以上文化程度。
8 种质资源交换
8.1 种质资源
具有明确的血缘系谱和农艺性状说明,每个生态区域年提供 2 份以上 (≥50 粒) 种子。种子按 GB 4401.1 的规定执行。
8.2 交换协议
明确种质资源出让方、受让方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9 田间试验
9.1 配制杂交组合
利用交换种质与本区域优良种质进行杂交组配。
3
DB23/T 066—2022
9.2 杂交后代选择
根据区域育种目标,强化压力选择,筛选具有优良遗传性状进展的稳定株系。
10 品系鉴定
10.1 鉴定区域
选择适宜生态区 3 个以上乡村,连续 2 年以上。
10.2 品质指标
按照 GB/T 17891 规定执行。食味品质感观评分,按照 GB/T 15682 规定执行。
10.3 产量指标
平均比对照增产6%以上。
10.4 抗逆指标
倒伏级别≤3 级,穗颈瘟发病级别≤5 级,空壳率≤10%。
10.5 生育日数
与对照品种同熟期。
11 品种审定
按照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相关规定执行。
12 遗传评定
12.1 评定模型
遗传的评定按照式 (1) 进行。
式中:rg12 为性状 1 和性状 2 的育种值相关系数;Wg12 为性状 1 和性状 2 的育种值协方差; 为
性状 1 和性状 2 的育种值方差。
12.2 育种值相关
利用模型 (1) 计算杂交亲本与审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2311T 058—2022中小学研学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docx
- DB2312T 059-2022富硒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x
- DB2312T 060-2022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2312T 061-2022高淀粉玉米品种筛选与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2312T 062-2022脱毒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2312T 064-2022酿造用高粱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ocx
- DB2312T 067-2022优质水稻绿色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2327T 050-2022赤芍人工种植技术规程.docx
- DB2327T 051-2022老山芹种植技术规程.docx
- DB2327T 052-2022西伯利亚红松接穗采集与储藏技术规程.docx
- DB2327T 049-2022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指南与技术办法.docx
- DB2327T 053-2022大兴安岭平榛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2327T043-2020《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鸡饲养技术规程》.docx
- DB2327T044-2020《马铃薯原原种网棚起垄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2327T046-2020《早熟鲜食马铃薯原种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2327T047-2020《马铃薯原原种水肥一体化基质繁育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