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pdf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4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128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2024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项是正确的,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在下列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章太炎 2.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是()的代表人物。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论C.“镜中我”理论D.拟剧理论 3.()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 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C.次级群体D.初级群体4.家庭传统功能中的()在城市家庭中已 基本丧失。 A.抚育功能 B.生产功能 C.赡养功能 D.消费功能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 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 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 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 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在对越轨行为的研兖.中, 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曾犯过罪的人,在出狱后因为被视为“潜在的犯罪人”,所以容易再次犯罪。 这种理论是()。 A.结构性助长 B.结构性紧张 C.诱发因素 D.社会控制机制 10.基于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的 向外扩张,是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 ()。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开放型社会 D.广义全球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 11.公认的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 ()。 A.孔德 B.马克思 C.涂尔干 D.韦伯 12.以下描述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A.关系性B.无形性C.可转让性D.弥散性 13.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较,社会组织特征有()。 A.成员关系亲密B.明确的行动目标C.成员不可替代D.规范的制度 14.按照产权的不同,经 济制度可以分为 ()。 A.私有产权制度B.公有产权制度C.集体产权制度D.混合经济制度 15.按照社区成员之间的 社会关系的类型,社区可以分为 ()。 A.亲缘社区B.同事社区C.邻里社区D.朋友社区 16.()是对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分 层结构定型化的描述。 A.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B.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C.出现了更多的阶层D.阶层之间的流 动减少 17.社会控制体系中的非正式控制包括()。 A.风俗习惯B.宗教信仰C.伦理道德D.社会舆论 18.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 A.暴民 B.表意人群 C.偶合人群 D.骚乱人群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9.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生活的技能与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20.集群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种共同的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缺乏组织、难以预料、 没有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21.代际流动:一个家庭不同世代间社会地位或社会位置的变化指的就是代际流动,即子女从 父亲所在的阶层向别的阶层流动。 22.社会控制:简单地说,就是为了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对可能危害社会 秩序的越轨行为和社会问题进行预防和抑制的机制。 四、简答题(每题8 分,共 24 分) 23.简述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哪些区别?答: “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 “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 两个小类。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十人以上群众自发参加的、主要针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对政府的群体聚集事件,其间发生了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94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喜欢美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