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康泰主任医师治疗中风经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康泰主任医师治疗中风经验 孙康泰主任是中医专家、教授,是中国第二批著名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传承者。广东省著名中医药,广州中医药大学技术顾问。孙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 临床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学, 亲聆教诲, 倍受惠泽。现将孙老师治疗中风的经验介绍如下。 1 选取、治疗,即预防 孙老师认为:中风患者往往有先兆症状出现, 如突然出现肢体麻木, 乏力, 嘴歪 (有时很快缓解) , 一过性语言不清、答非所问, 一过性意识障碍, 短暂出现视力模糊, 嗜睡, 喝水呛咳, 吞咽困难, 剧烈头痛、眩晕, 眼底出血或鼻出血, 血压突然升高, 性格突然改变, 记忆力、判断力、理解力、定向力减退等等。出现上述情况的一、二种, 就有中风的危险。而这些症状, 由于出现时间短暂和轻微, 往往被医者与患者所忽略。若能及时治疗中风先兆症状, 避免中风的出现, 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上工治未病”。本着这一观点, 孙老师将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脉动脉硬化病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羚角钩藤汤、风引汤、八味降压汤、温胆汤、地黄饮子、三甲复脉汤等进行辨证论治, 同时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以达到及时治疗中风先兆症, 预防中风的目的, 取得较好的疗效。 张某, 女, 69岁。患者既往有头痛病史30余年, 一直未作系统检查治疗, 长期自服止痛散, 近半月来见头痛加重, 伴头晕、左侧肢体麻痹、疲倦乏力, 经检查确诊为高血压病。来诊时见神疲, 左侧肢体肌力Ⅳ级, BP 170/100 mmHg ,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细弱, 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偏高。孙老师认为:久病肾虚、肝血不足, 诊为中风先兆症, 宜滋阴养血、安神止痛, 用八味降压汤加减。处方:北芪、龙齿 (先煎) 各30 g, 钩藤 (后下) 、首乌、赤芍、桑寄生各15 g, 黄柏5 g, 川芎、桂枝各6 g, 炒杜仲18 g, 当归10 g, 水煎服, 每天1剂。 二诊:连服5剂后, 自觉精神好, 已无头痛, 不用服止痛散, 但仍觉左侧肢体乏力, BP 148/95 mmHg, 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 守上方加桑寄生、淮山药各15 g, 连服5剂。 三诊:服上药后, 诸症消失, BP 138/85 mmHg, 舌淡, 苔薄白, 脉细, 仍守上方去钩藤, 加云苓15 g, 连服3剂。 2 “类”与“虚” 中风一证, 过去分为真中风 (真中) 和类中风 (类中) , 一般认为真中风直中外风, 属外感病, 类中风因内风而起, 属内伤病, 因而,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风不是真中风, 而是类中风, 由内风引起的, 病机为“阴虚阳亢”。孙老师却附和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提出的观点:“真中、类中可以相兼, 相兼者合治之”, 认为中风的病因是多样的, 有风、火、痰、瘀、虚等, 阴虚阳亢是中风的多见病机, 是各型中的首位, 而并非惟一病机。中风以正气虚损为本, 其中又以阴虚多见, 阳虚相对较少见;以风、火、痰、瘀为标, 但分型中又以阴虚阳亢为主。临床上确有少数中风是由外风引起的, 治疗上也常用蝉蜕、钩藤、防风、菊花、全蝎、僵蚕等祛风药。 3 气虚上诊断 孙老师认为, 中风来势快, 病情险, 变化多, 符合“风”善行而数变的特点, 诊断上以邪之深浅分为中脏、中腑、中经、中络四类。以病因病机可归纳为:阴虚阳亢型、气虚血瘀型、痰浊壅盛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俱虚型、其他型。治疗用药方面:阴虚阳亢型, 多用养肝体清肝用方加天麻、僵蚕、地龙、白芍、夏枯草, 或用镇肝熄风汤, 重症用羚羊钩藤汤合风引汤, 送服安宫牛黄丸;气虚血瘀型, 用补阳还五汤加防风、全蝎、乌蛇、■签草, 或用桃红四物汤加黄芪、桂枝、鹿角胶;痰浊壅盛型, 用导痰汤加防风、全蝎、桃仁、柴胡或温胆汤、涤痰汤;肾气亏损型, 用地黄饮子加杜仲、枸杞子、沙苑、菟丝子, 或用右归饮、八味降压汤加减;肾气虚, 多用地黄饮子去附桂加牡蛎、鳖甲、龟板, 或用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 治疗中风常用羚羊角或羚羊角胶囊, 认为羚羊角具有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作用。羚羊角中以角尖效力优, 而其角尖之外的粗角质层 (又称羚羊骨) 则作用稍逊。羚羊角可代替犀角使用, 效力较水牛角优。 何某某, 男, 63岁。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十年余, 1994年又发现“脑动脉硬化症”, 一直门诊服用西药治疗。近1个月来觉左侧肢体乏力, 麻痹, 渐至行走不利, 伴头晕头痛。体检:BP 165/98 mmHg, 神清, 疲倦, 伸舌略左偏, 左侧肢体肌力Ⅳ级, 左巴氏征 (+) , 舌质淡红, 苔白, 脉弦。经头颅CT确诊为“右侧脑梗死”。辨证为肝肾阴虚, 阴虚阳亢。宜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