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疗法与应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 灸 疗 法 与 应 用;整理ppt;一、前言;作用途径: 药物-俞穴-经络-脏腑,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以治病。 特点: 内病外治,且常常结合时间治疗学特色,以三伏天灸疗法为代表。现还开展三九天灸。;二、源流;3. 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 “治疗痫、肿毒,斑蝥一枚,无足、翅、捻破,复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之封上,候发赤起即揭去”。 4. 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瘰,谓之天灸”、“八月十四日,民并朱水点头额,名为天灸”。 最早提到天灸二字。;5. 《普济方》中载有:“目赤肿瘤,红眼起星,生移星草,捶烂如泥,贴内关穴,少顷发泡,揭去。” 6.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用旱莲草锥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症。”;7. 晚清外治名医吴师机《理瀹骈文》: ◆ 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 ◆ 外用“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拨病外出之品为引。” ◆ 外用膏贴亦具补益之效,“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 对天灸的论述最为详尽。;8.古人不仅用该法治疗疮疽疣痣等各种外科疾患,还用于治疗内科病症。 ◆《肘后备急方》记载:“治寒热诸症,临发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和之,涂背上。” ◆《太平圣惠方》记载:“治阳黄,面黄,全身俱黄如桔色,宜毛莨草捣烂如泥,缚寸口,俟发泡,挑去黄水,净帛裹护。”;9. 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可防止哮喘病复发”,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白芥子为君药,共奏温肺行气、祛痰平喘之功。是天灸治疗哮喘最早的记录。 10.其它:《针灸资生经》、《本草纲目》等均载有较多的验案。;三、作用机理(中医);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于???位或皮肤以治疗疾病。如《素问·皮部论》言:“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天灸通过作用于皮部激发人体经络,进而内达脏腑,外至肢节,治疗全身病变。 药物本身具有治疗的作用。《本草经疏》记载:“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雍塞者殊效”。其他诸如细辛、附子、麝香等药,性亦多温,具有温补的作用。 药物本身具有引经的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理瀹骈文》强调 :“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为引。”;四、作用机理(西医);五、药物的选择;六、穴位的选择;七、天灸的优点;现代医学看敷贴疗法优越性;八、天灸的适应症; 其中,尤以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等使用最广泛;九、天灸的禁忌症;十、天灸的方法;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经肾脏排泄,肾脏病患者禁用。;4、三伏天灸:根据 “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用芳香、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敷贴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性疾病。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天灸疗法。 5、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十一、三伏天灸疗法;;整理ppt;(一)什么叫三伏天天灸;(二)三伏天天灸理论依据:;1、天人相应;2、春夏养阳-治未病思想;3、冬病夏治;(三)三伏天天灸具体方法:;何谓三伏? 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按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故伏日必是庚日。 ;何谓庚日? 庚日是指“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每一天都由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进行组合排列而成,如“甲子日”、“庚午日”。这样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10天。一伏和三伏都是10天,而二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当夏至到立秋日有4个“庚日” 时为10天;而有5个“庚日” 时则为20天了。

文档评论(0)

180****2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