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危自主罪犯改造的困境与出路
危险罪犯是危险罪犯和顽固罪犯的总称。司法部《监狱教育和改革条例》规定了危险罪犯的相应认定程序。危顽罪犯通常泛指存在负面言行或心理指征,对监管安全和其改造存在不良影响,且经教育无明显转变的罪犯。因此,做好危顽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有利于消除影响监狱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教育引导其他罪犯端正改造态度,对提升罪犯改造质量,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危险行为的特点与原因
(一) %是新闻至10年
根据四川省某监狱危评数据,具备高度以上危险等级罪犯共计180人,统计分析人口学数据发现:从刑期看,原判5年以下的占8.3%、5至10年的78.9%、10年以上的12.8%;从文化程度看,文盲6.7%、小学55%、中学35.5%、大学及以上2.8%;从犯罪类型看,暴力型70%、财产型22.8%、涉毒型7.2%;从个人改造史看,首次改造23.3%、多次改造76.7%。由此可见,危顽罪犯通常表现为学历低、刑期长、以暴力型犯罪为主,一般具有多次改造经历的特点。
(二) 心理特征
1. 性格差异,不能与他人和谐
危顽罪犯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外部世界认知不够客观公正,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与常人相左,通常性格执拗、思维极端、敏感多疑,对于认定的事情拒绝接受他人意见建议,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
2. 反社会倾向,难以正常融入改造生活
危顽罪犯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敌对仇视情绪,部分甚至具有严重反社会倾向,藐视监规纪律,难以正常融入改造生活。危顽罪犯多采用伪装、迁怒乃至破坏等行为直接对抗改造。
3. .接着心:与人诉讼
危顽罪犯普遍存在冲动以及愤怒情绪,易激惹,稍有不如意即怒火中烧、失去理智,与人争执乃至斗殴;或以鲁莽为荣,主动挑事逞能,以谋求错误的自我实现,彰显扭曲的自我价值。
4. 情绪不稳定,易产生极端行为
危顽罪犯不善与人交流,情感活动衰退,心理压抑感强烈,与客观世界产生疏离感,对外界刺激呈低应激反应,造成负面情绪不断积聚,易出现极端行为。
5. 客观因素影响
危顽罪犯以多次改造居多,少数首次改造的一般刑期也较长,再加之身体、家庭等客观因素影响,易产生悲观情绪,自罪感和负疚感强烈,容易被强烈的心理压力压垮。
(三) 行为特征
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相较于其他罪犯,危顽罪犯的行为在监狱改造秩序中易产生示范效应,破坏性尤烈。
1. 内外攻击攻击
攻击行为是对抗改造最直接、最常见、最危险的手段之一,通常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类。对外攻击即常规意义上的攻击,如辱骂争执、打架斗殴、暴力袭警等;对内攻击则表现为自伤自残乃至自杀。在以攻击指向为横轴、攻击程度为纵轴的坐标系中,总能标识出危顽罪犯。由此,攻击行为与其对抗改造的心理根源具备一定正相关。
2. 欺骗伪造行为
欺骗行为一般具有普遍性和隐蔽性。危顽罪犯的欺骗性质相对恶劣,迫于监狱严格的管理约束和高压形势,他们不敢或不能公然对抗,多采取欺骗伪装的方式,博取民警或他犯信任,伺机谋求利益。如果得逞则变本加厉,甚至诱骗煽动他犯采取类似行动。一旦被识破则恼羞成怒,采取暴力方式宣泄不满、逃避改造。
3. 拉帮结伙,讲“香港特区”
罪犯服刑后往往难以适应骤然间的角色转换和严格的改造生活,经常“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危顽罪犯则更加极端,有的在犯群中拉帮结伙,继续逞“大哥”威风、讲“袍哥”义气;有的吊儿郎当,生产任务不完成、教育学习不认真、行为养成不规范,对待民警教育敷衍了事,甚至将刑期当假期,假装满不在乎的样子。
4. 关于极端主义的反应
部分危顽罪犯经过一段时间教转,可能出现心理向好、行为扭转,但往往不够稳定,短时间后可能因为极小的诱因就重新回到之前的抗拒改造状态。有的甚至会在短暂教育转化后进入潜伏期,其主观意愿上不再有对抗的想法,但在改造中遭遇负性事件刺激后便会突然爆发,引发恶劣后果。
(四) 焦虑、抑郁性神经症
根据四川省某监狱即时评估结果,现有危顽罪犯中86.4%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其中8.7%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且有不同程度泛化,可初步诊断为焦虑或抑郁性神经症。因此,追根溯源是解开其心理密码的首要步骤。总的来说,危顽罪犯反社会行为诱因归根到底均来自其生物因素、成长因素及社会因素3方面。
1. 罪犯的共同性格
目前虽有部分证据支持反社会行为与遗传有关,但所谓犯罪人格的研究却尚未有定论。四川省某监狱针对危顽罪犯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危顽罪犯中直系亲属有犯罪史的约占7.1%,这一数据似乎不足以支撑犯罪遗传论,但对危顽罪犯进行人格测试后,其行为活跃和情绪性上相似度较高,敏感、易怒、情感反应强烈是排名前3的共同特质。虽然存在成长环境影响的可能,但鉴于个体气质的稳定性,其反社会行为至少是与个体气质部分相关。此外,影响危顽罪犯反社会行为的重要生物因素是脑损伤,绝大部分危顽罪犯有吸毒史或酗酒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