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1卷 第5期 海 洋 通 报 VoL41,No.
2022 年 10 月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Oct. 2022
Doi : 10.11840j.issn.l001-6392.2022.05.014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低碳效应评价
孙立伟1,2,杨创业彳 ,冯景春1, 2,张偲1, 2,曾新阳1,2
(LT东工业大学 滨海与深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510006; 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广州),
广东 广州511458; 3.广东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 ,广东 湛江524088)
摘 要 :食物生产系统的碳排放占人类活动碳排放总量的30%,碳汇渔业是一种重要的面向人类社会高质量食物蛋白质供给
的低碳发展路径 。本文基于常见的n种养殖贝类的固碳系数和蛋白质含量特性研究 ,系统评估了我国2019 W殖牡蛎 、蛤
类 、扇贝 、贻贝和酣类等在养殖周期内碳捕集特性以及对低碳发展的贡献 。研究表明 :⑴11种养殖贝类之间贝壳和软体
组织含碳量的差异并不明显 ,但干重比和出肉率差异显著 。因此 ,贝类固碳量核算不能忽视种类差异 。⑵ 所选11种贝类
软体组织皆属于高蛋白食品 ,虾夷扇贝软体组织(干重 )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针对单位质量贝类养殖 ,长牡蛎的碳封存贡献
度最大 ,而华贵栉孔扇贝提供的蛋白质最多 ,两者都是碳汇渔业的优势种 。⑶ 据估算 ,我国2019年海水养殖贝类中牡蛎 、蛤
类 、扇贝和怕类总共吸收固定了约117.98万吨C02,提供了 40.6 万吨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相比于牛肉源蛋白质可减少
4 048.74万吨CO?当量的排放量 。由于贝类固碳强度大 ,探索低碳可持续的贝类养殖是绿色渔业经济的重要引擎 ,也是建立
可持续高质量 “蓝色粮仓”和生物固碳的重要路径 ,将在我国低碳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低碳食物 ;贝类碳汇 ;固碳系数 ;蛋白质含量 ;碳足迹
中图分类号 :P74 ; S9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6932( 2022)05-0593-08
Assessment of low carbo effect of marine shellfish culture i China
SUN Liwei12, YANG Chuangye3, FENG Jingchun12, ZHANG Si12, ZENG Xinyang12
(1. Research Centre of Ecology Environment for Coastal Area and Deep Se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2.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Guangzhou), Guangzhou 511458, China; 3. College of Fisheries,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Abstract: Food production system accounts for 30% of carbon emission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碳中和:需要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发展范式转型.pdf
- “双碳”目标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及路径优化.pdf
- “双碳”目标下旅游业绿色转型研究.pdf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国城市“双碳”目标实现的现状、挑战与对策.pdf
- 遥感技术在“双碳”目标实现中的应用进展.pdf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新疆塔城地区碳排放特征分析.pdf
- 1981—2019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pdf
- 喀纳斯泰加林林下草本层地上碳密度对林火烈度的火后时间响应.pdf
- 地表高程监测在滨海蓝碳碳收支评估中的应用.pdf
- 基于遥感影像估算的北京中心城区碳储量与气候环境关联性研究.pdf
- 小平方房屋买卖合同(28篇).docx
- 渭华起义馆观后感作文500字五篇.docx
- 自然语言处理NLPTextRNN实现情感分类.docx
- 清明节继承先烈遗志演讲稿700字(24篇).docx
-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部编版.docx
- Unit5Thevalueofmoneywords1单词课件高中人教版(2019)(1).pptx
- 中考英语话题复习之兴趣爱好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pptx
- 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Readingandthinking课件-人教版高中英语.pptx
- 监狱防爆车采购合同协议.docx
- 电力服务代办合同协议.docx
- 乡村振兴、双碳、储能、绿色金融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新能源知识科普(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