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密|启动前】
2022-2023学年五校期末线上联考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一门普及的、雅俗
共赏的艺术形式。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有关各类艺术
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在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
理规律的论述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
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虚静态
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东汉的蔡邕在 《笔论》中最早提
出:“夫书,先默坐静思。”东晋的王羲之在 《题卫夫人后》中也说:“夫欲书者,先干研
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唐代的虞世南在 《笔髓论》中也说:“欲书之时,
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明末清初的宋曹在 《书法约言》中亦说:
“志专神应,心平手随。”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 《文心雕龙》中的 “虚静
观”是一致的。与此相对,炽情态是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作心态。
韩愈在 《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
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怀素在 《自叙帖》中也说:
“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苏轼在 《送参
寥师》中也说: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这是一种酒神式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心态。
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
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 “悲”则悲、写 “忧”则忧。其次,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
态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
理平衡。韩愈曾说 “不平则鸣”,书法就是一种 “鸣”的工具。正因为如此,现代心理学家
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书法之 “象”
是取象异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之象的原型,如山峦河流、鸟兽
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古人认为,想象的作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
象在大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还
需指出的是,古人将取象异类而形成的 “象”分为抽象之 “象”和具象之 “象”。抽象之
“象”是追求神似,具象之 “象”是追求形似。前者如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
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船夫荡桨而得笔势,等等;后者如所谓点如怪石、
龙爪、杏仁、梅核、蟹目、菱米等,竖如悬针、垂露、曲尺、铁柱等。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
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书论家看来,书法活动是多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无论是
虚静态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都离不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重要因素。
(摘编自王柏松 《书写》)
材料二:
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二者又交叉发展。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
与书法截然分开。宋代木板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东汉 《熹平石经》是官
方校正 《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从书法看,不失为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
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近代流行的印刷所用的宋体字,保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
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
原始的基因,“还原”为 “字体”,但只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
写 (刻),凭借特定的工具全出自个人行为。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
区别于他人,并且区别于自己而不会重复。有以仿宋印刷体的笔法对应楷体书法的,应是对
楷书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别,且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
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 江苏省常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检测语文试题.pdf
- 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 江苏省泰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pdf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 湖南省娄底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