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_T 240-2005确定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原则和方法.pdf

HJ_T 240-2005确定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原则和方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z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847-2018代替 GB3847-2005, HJ/T 2412005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Limi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missions fromdiesel vehicles under free acceleration and lugdown cycle(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为准。2018-09-27发布2019-05-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目次前言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检验项目5检验流程和要求6外观检验。7车载诊断系统(OBD)8排气污染物检测9数据记录、保存和报送要求10在用汽车的排放监控.911标准实施附录A(规范性附录)自由加速法.10附录B(规范性附录)加载减速法.12附录C(规范性附录)不透光烟度计的特性和安装要求.32附录D(规范性附录)林格曼烟度法.36附录E(规范性附录)车载诊断(OBD)系统检验程序.42附录F(规范性附录)检验报告...49附录G(规范性附录)实时上报数据项.56 无最大燃料科消耗模式,则切换到混合动力模式进行测试,在测试时若发动机自动熄火自动切换到纯电模式,无需中止测试,可进行至测试结束。应按照附录A或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应小于表2规定的排放限值。表2在用汽车和注册登记排放检验排放限值自由加速法加裁减速法林格受黑度法类别光吸收系数(m)或吸收系数(m)氨氧化物(x10°)不透光度(%)或不透光度(%)2林格曼黑度(级)限值a1.2 (40)1.2 (40)1500限值b0.7 (26)0.7 (26)9001注:1)海拨高度高于1500m的地区加载减速法可以按照每增加1000m增加0.25m幅度调整,总调整不得超过0.75m;2)2020年7月1日前限值b过限值为1200x108.2结果判定8.2.2车辆排放有明显可见烟度或烟度值超过林格受1级,则判定排放检验不合格。8.2.2加载减速法功率扫描过程中,经修正的轮边功率测量结果不得低于制造厂规定的发动机额定功率的40%,否则判定为检验结果不合格,8.2.3对于2018年1月1日以后生产车辆,如果OBD检验不合格,也判定排放检验不合格。8.2.4检验完毕后,应签发机动车环保检验报告。报告格式见本标准附承F,8.2.5禁止使用降低排放控制装置功效的失效策略。所有针对污染控制装置的募改都属于排放检验不合格。9数据记录、保存和报送要求9.1应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检测、记录、传输、存储及判定OBD检查(如适用)和排气污染物检测信息,并使用计算机系统记承和保存外观规检验信息。应将标准中要求进行的仪器检查及检定(含校准)结果自动储存在计算机中,便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查询。记永和保存的内容应至少包括附录A、附录B、附录E和附录G中所列内容。污染物检测结果为负数或者零,应记录和报告为未检出”。9.2检验机构应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时传输检验信息。9.3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按照附求F和附永G规定内容,实时或按规定周期向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上报检验信息。9.4检验报告纸质档案保存期限应不少于6年,电子档案保存期限应不少于10年。9.5检验(含OBD检查和外观检查)工作中,如果发现某一车型车辆集中出现排放超标现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做好记录和取证工作,填写《集中超标车型环保查验记录表》(附永F)并上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时应将记录信息通报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同级公安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9.6汽车生产企业的下线检验应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自动检测、记永、传输、存储,依法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报送。9.7进口车的下线检验信息应在入境前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完成报送。8 10在用汽车的排放监控10.1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对在用汽车进行的排放检验(包括定期排放检验和监督抽测)应符合本标准要求。10.1.1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限值a。对于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上,或机动车为当地首要空气污染源,或按照法律法规设置低排放控制区的城市,应在充分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依法经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后,可提前选用限值b,但应设置足够的实施过渡期。10.1.2跨地区检测的,如车辆登记地或检测地中有执行限值b的,应符合限值b要求,测量方法允许按照检测地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10.1.3车辆应使用符合规定的车用油品,并按要求进行维护保养。排放检验不合格的,维修后复检时,应采用首次环保检验的排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进行。10.2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在用汽车进行监督抽测,可在机动车集中停放地、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