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 020B 01DB37山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3398—2018番茄品种(系)抗灰叶斑病鉴定技术规范Rule for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Tomato Varieties (Lines) to Grey Leaf Spot2018-08-17发布2018-09-17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立国、张博、张悦丽、祁凯、齐军山、李长松I
DB37/T 3398—2018番茄品种(系)抗灰叶斑病鉴定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番茄品种(系)抗灰叶斑病鉴定的接种体制备、抗性鉴定和抗性评价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番茄品种(系)抗灰叶斑病的人工接种鉴定。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接种体通过人工制备能够侵染寄主并引起相应病害的病原体。2. 2抗性评价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定性描述。3接种体制备3. 1病原物分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病叶的典型病斑上分离灰叶斑病原物。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确认为茄葡柄霉Stephyliusolan(见附录A)后,再进行纯化和致病性测定,保存备用。3.2接种体保存和繁殖3.2.1接种体保存将病原物接种在马铃薯燕糖培养基(PSA)试管斜面上,24℃黑暗下培养7d10d,后置于4℃保存。3.2.2接种体繁殖将保存的菌株转移至PSA培养基平板上,置于25C下培养7d~10d,待大量产范后,向措养Ⅲ内加入灭菌蒸馏水收集孢子,制备孢子悬浮液,用灭菌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1×10个孢子/m1的孢子悬浮液.4接种
DB37/T 3398—20184.1育苗种子经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清水冲洗后置于恒温箱中28℃催芽,播种于育苗盘内。每份材料10株,重复3次。4. 2接种在5片6片真叶期,用小型喷雾器将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均匀喷雾到每一叶片,以不形成水滴流消为度。接种后管理接种后室内温度为19℃~24℃,最初24h内相对湿度为100%,无光照:之后相对湿度为80%~90%,每天光照14h,强度为35k1x。5病情调查接种后约14d进行。5. 1病情级别划分幼苗病情级别及其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表1番茄灰叶斑病病情级别的划分病级系数症状描述0级0. 0 无感病症状1级0. 1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以下2级0. 2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1%~10.0%3级0. 4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0.1%~25.0%4级0. 6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5.1%~50.0%5级0. 8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0.1%~75.0%6级1. 0 病班面积占叶片面积的75.1%以上5. 2病情记载5. 2. 1调查记载每一鉴定植株的病情级别,并计算病情指数,5. 2. 2病情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病情指数=Z(病级代表系数×各级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1006抗性评价6. 1抗性评价标准依据鉴定材料3次重复的病情指数平均值确定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2
DB37/T2番茄对灰叶斑病抗性的评价标准抗性级别病情指数抗性水平病情指数=0免疫10病情指数≤10高抗210病情指数≤20中抗20病情指数≤40感病病情指数40高感6. 2鉴定有效性判定感病对照材料达到其相应的感病程度(病情指数20)时,该批次鉴定视为有效,7鉴定记载表格鉴定结果记载表格见附录B。3
DB37/T录A(资科性附录)番茄灰叶斑病A.1学名和形态A.1.1学名茄匍柄霉StemphyliuwsolanWeber.A.1.2形态菌丝无色,分枝,分隔。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数根簇生,顶端较宽或膨大,基部细胞膨大,橄榄褐色具隔膜。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方形,淡褐色至浅黑色,表面光滑或具细疣,两端钝圆,具3个6个横隔膜和多个纵隔膜,分隔处继缩,无喙,脐部深褐色,大小35μm~55μm×18μm~28μm。A.2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反面出现许多暗褐色、水渍状的小点,后扩大为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小病斑。小病斑周国有窄的黄色晕圈。后在叶脉之间向四周呈不规则扩展,中部逐渐褪绿,变为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稍凹陷,较小而薄,后期易破裂、穿孔。4
DB37/T 3398—2018附录B(资科性附录)番茄抗灰叶斑病鉴定结果记载表表B.1番茄抗灰叶斑病鉴定结果记载表编号品种(系)来源重复病情级别病情平均病抗性水0级1级2级3级4级5级6级指数指平-11II注:1播种日期:2接种日期:3接种生育期:4按种体病原物编号: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L_T 1666-2016水电站水调自动化系统技术条件.pdf
- DB37_T 810-2007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pdf
- JBT 10187-2000滚动轴承 深沟球轴承振动(速度)技术条件.pdf
- DZ_T 0279.29-2016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29部分:氮量测定 凯氏蒸馏——容量法.pdf
- NB_T 25048-2016核电厂汽轮机仿真调试技术导则.pdf
- DAT 26-2000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pdf
- JB 6393-1992大型锻件用合金工具钢.pdf
- JC_T 2706-2022石膏保温砂浆.pdf
- LYT 1591-2001油锯 声功率级测定方法.pdf
- JBT 8135.3-1997绕组线包装.pdf
- 《GB/T 32879-2025电动汽车更换用电池箱连接器》.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1649.2-2025粒度分析 图像分析法 第2部分: 动态图像分析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