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 150B51DB33浙江省地國方标准DB 33/T457—2014代替 DB33/T 457. 12003, DB33/T 457. 22003牡蛎养殖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yster Culture2014-02-28发布2014-03-2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 4572014表1延绳式浮筏生产用材标准(每养殖单体计)材料名移规格数量竹柱直径×长度为120m×4.5n4个柱绳直径长度为18m×20n4条纵主绳直径长度为10m×80m4条横主绳直径长度为18m×4m2条吊苗绳直径长度为10m×447条~53条直径长度为3m×2.5m400条纵向浮子500克/只100只横向浮子(指浪浮子)2.5千克/只~3.0千克/只20只7. 3. 2延绳式浮筏固定与设置划分海区并确定位置,留出航道。延绳式浮筱应顺风浪、潮流设置,四角用竹桩、桩绳固定。在养殖区的航道一侧,每隔200m300m设一益航标灯。一般50个单体为一养殖单元(80m×200m),养殖单体间纵主绳可共用,每养殖单元纵横向间隔30Ⅲ以上。7. 3. 3养殖密度每公项水面可养10个~15个养殖单体。7. 4养殖管理7. 4. 1清除敌害生物及附着物捕捉清除肉食性腹足类及甲壳类:洗剧清除附着生物等。7. 4. 2调节养殖水层附着生物大量繁殖季节,适当加深吊养水层。7. 4. 3预防措施当此连或养殖海区发生有害赤潮、溢油或其它污染事件,以及台风来临时,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杜蛎受到污染和损失。7. 5收获9月至翌年5月,壳高≥8cB8太平洋牡蛎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参见本标准附录A。
DB33/T 4572014附录A(资料性附录)太平洋牡蛎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牡蛎亲贝单胞藻饵料塔养牡蛎浮游幼虫培养牡蛎海上养殖一、场地准备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8047.4的规定-养殖用水应得合NY5052的规定-水温5℃C~32C,益度10~32,pH7.8~8.4.二、菌种紫育1、亲贝的选择和培养2-3龄、体重≥40g、健壮、生殖腺发育良好好,可直接催产或经过短期人工强化培养成熟。2、受精卵的获得
DB33/T 457—2014受精邮的获得方式有人工解削或自然排放获得。3、受精卵孵化邮细胞受精后,移入孵化泡中孵化,自然排放与受精的采取原泡孵化,控制受精邮密度30颗/毫开~50颗/毫升,水湿22°℃C~28℃,盐度20~30,光照5001x~10001x,精卵入泡后,加大充气,捞除水面泡沫。定期现察胚胎发育情况,4、浮幼虫培育(1)幼虫收集:发育成D形幼虫6h~12h内,用350目~450目的筛网将其移入培育池中培育,(2)培养密度:壳高≤150m时,密度10颗/毫升~20颗/毫开;幼虫壳高150%m时,密度5颗/毫开~10颗/毫升。喂量应遥渐增加,后期达到3×10个/毫升~5×10*个/毫升(4)加换水:每天早晚换水各1次,初期换水20%,后期增加到50%以上,3d~5d倒池1次。5.采苗(1)采苗器的准备:用牡蛎、扇贝壳片,或橡皮条;贝壳片用聚乙烯线中成中,每中100片,橡皮条编成绳子。用0.5%~1%的氢氧化钠溶液或2%的漂白粉消毒后使用(2)采苗池的准备:采苗前的1d~2d,将采苗器按每立方米水体30审~50审布置,每立方米水体30串~50串,加水以滞没采苗器为宜,(3)移苗与采苗:眼点幼虫比例达30%左右时,移入采苗池,控制动虫密度0.5个/毫升~1个/毫开。6、稚贝培育(1)日常管理初期,水位不应低于采苗器,用流水方式换水,微充气.固着24h后,可加大换水量及充气量:日投喂单胞藻饵料密度为10×10个/毫升~20×10个/毫开(以金藻为例)。(2)苗种出池鱼运输5d~10d后,壳高≥1000Mm,可以出苗。以采苗器计,每贝壳片采苗≥20颗,宜在气温25℃以下干运,途中需采取防晒、防风干、防雨、防磨擦等措施,一般运输时间控制在8以内。三、中苗培养1、环境要求:风平浪静、饵料丰富的内湾或海区;或水深1.5m以上的围塘,水温15℃~28℃,3盐度18~32,透明度大于30cm2、培养方式:栅架式和浮筱式。3、培育时间:自苗种出池后暂养至壳高≥1cm,一般历时15d到30d,4、日常管理(1)清除敌害生物和附着物:捕提清除肉食性腹足类、甲壳类:洗刷清除附着生物。(2)调节养殖水层:附着生物大量案殖季节,适当加深吊养水层(3)分苗疏养:暂养一段时间后,可进行分苗疏养,直至每片间隔10cn~20cn,每串10片.
DB33/T 457—2014(4)预防台风:台风来临前,做好加固,转移等工作。(5)应急处置:当连或养殖海区发生有害赤潮、溢油或其它污染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牡蛎苗种受到污染-受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JBT 5556-1991弹簧夹头 型式和参数.pdf
- DB37_T 3226-2018绿色产品评价规范 豆浆机.pdf
- DB64 631_2010日光温室非洲菊素沙地栽培技术规程.pdf
- DL_T 429.1-2017电力用油透明度测定法.pdf
- HYT 006-1991SBA3-2型台站声学测波仪.pdf
- DB33_T 817-2010(2014)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pdf
- DB11T 159.3-2005市政交通一卡通技术标准 第3部分:应用.pdf
- GA_T 2000.141-2016公安信息代码 第141部分:看守所在押人员出所原因代码.pdf
- JBT 7753-1995鼓风机轴承.pdf
- GA_T 1670-2019法庭科学 比较显微镜通用技术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