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感一体化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WHITE PAPER V9.0B
2023.03
通感一体化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通感一体化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1. 引言
5G 是为支持通信服务而设计的。具体的,5G 支持 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
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超高可靠和超低时延通信)和 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大规模机器类通信)三大类通信应用场景。5G 新空口的第一个版本(Release
15)没有考虑感知服务。5G 新空口的增强版本(Release 16)开始支持基于 LMF(Lo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定位管理功能)的 UE 定位服务。但是 5G 感知的范畴比较有限,5G 只支持对有源设备如 UE 的位
置的感知,不提供对无源物体的速度、方向、材质、成像等的感知。因此, 5G 主要扮演着信息传递者的角色。
包括沉浸式 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全息远程呈现、交互型 3D 虚拟数字人、协作机器人、无人驾驶、
多感官互联、甚至元宇宙在内的未来新业务对通信、感知和计算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向 6G,移动通信系
统扮演的角色将发生变化,除了信息传递者之外,6G 还将扮演信息生产者和信息加工者的角色。信息生产者
主要通过提供感知服务来实现的,而信息加工者是通过提供计算服务来实现的。如图 1-1 所示,6G 将原生地
支持通信、感知和计算服务,成为支撑未来社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网络信息底座,赋能缤纷多彩的未来新业务。
图 1-1. 5G 到 6G 服务范式的转变
无线通信和无线感知均基于电磁波理论,电磁波信号在人类活动的高价值场景几乎实现了无缝覆盖。在发送
端对电磁波信号进行调制,使得电磁波承载信源信息,而电磁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无线环境的影响,
- 01 -
通感一体化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即电磁波信号受到环境调制因此也承载了环境信息。接收端通过对电磁波信号的分析,不仅能够得到所承载
的信源信息,还能够提取出反映传播环境特征的感知信息,也就是说,电磁波信号具有与生俱来的通信与感
知双重功能,这就使得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简称通感一体化)
成为可能。相比感知与通信分离的系统,通感一体化系统能够带来许多优势,例如节约成本、减小设备尺寸、
降低功耗、提升频谱效率、减小通信和感知之间的互干扰等。
随着 6G 系统的频段向毫米波甚至太赫兹扩展,其频段具有大带宽和高穿透能力的特点,同时将来更大规模天
线和更密集网络的部署,将共同推动 6G 提供更高感知精度与更高感知分辨率的感知服务。通感一体化将是 6G
的标志特征之一。本白皮书的第二章介绍了通感一体化的业务与性能指标,第三章介绍了全球主要 6G 组织关
于通感一体化的进展,第四章给出了通感一体化的系统架构。第五章介绍了通感一体化的九个关键技术。第六
章给出了结论。
2. 通感一体化业务与性能指标
感一体化被认为是 6G 时代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其业务服务范围将突破传统通信维度,可利用相同设备
同时提供感知和通信服务。在业务分类方面,可以按照通信与感知的赋能关系,业务应用范围,对感知测量数
据的处理方式,以及感知目标属性等多个维度对感知业务进行分类。在业务性能指标方面,需要对通信和感知
能力同时进行衡量。以智慧交通,无人机监测,呼吸监测,手势识别等为代表的典型业务将会对人们的生产生
活带来极大改变。
2.1 通感一体化业务分类
通感一体化业务中通信和感知能力不是孤立的,二者相互赋能从而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根据通信与感知
间的相互关系分为通信辅助感知类业务和感知辅助通信类业务。通信辅助感知方面,通信的参考信号作为感知
信号,实现目标定位、测速、手势识别等业务;高速可靠的通信能力也为感知数据的汇聚提供保障,能够进一
步提高感知精度和感知分辨率。感知辅助通信方面,通过无线感知技术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pdf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生产安装人员职业技能标准》.pdf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pdf
- 《装配式混凝土幕墙板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pdf
- 《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标准》.pdf
-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与验收标准》.pdf
- 《坠落防护 登杆脚扣》.pdf
-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技术条件编制说明》.pdf
- 《自动化立体仓库防爆堆垛机通用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pdf
- 《自由活塞薄壁取土器(征求意见稿)》.pdf
- 5G电力虚拟专网环境零信任安全接入及交互技术要求.pdf
- AdHoc网络中的TCP性能优化研究.pdf
- Al2O3-SnO2膜对金属陶瓷吸收率、发射率的影响.doc
- CAIP制备AlCr基非真空高温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doc
- CSIA-LX003-202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检查与验收标准》.pdf
- DB_T29-274-2019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pdf
- DB11-Z 933.1.2013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部分.pdf
- DB11-Z 933.3.2013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车载终端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pdf
- DB11Z823-2011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pdf
- DB11Z879-2012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_安全技术防范系统.pdf
最近下载
- 骨科Morel-Lavallée损伤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处理.doc VIP
- 《现代德国政府》课件.ppt VIP
- 江苏省第二届数据安全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初赛试题库-上(单选题汇总).docx VIP
-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新方法研究.pptx VIP
- 2024年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 提高护士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落实率.pptx VIP
- 2024年资金分析师职业鉴定考试复习题库(浓缩500题).docx VIP
- 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2025云南省中职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试机械类专业理论模拟卷【⑸】.doc VIP
- 肺泡灌洗护理配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