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多校联考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2023年3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多校联考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2023年3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多校联考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艺鉴赏要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从来传为měitán,因而很多人效法他的。我还知道有一些青少年看书,遇见了不很了了的地方就一眼带过:他们自以为有一宗可靠的经验,只要多遇见几回,不很了了的自然就会了了。其实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究竞是不是胡乱阅读的意思,本来就有问题,至于把不很了了的苑方一眼带过,如果成了习惯,将永远不能够从阅读得到很大益处: ,哪能辨出真滋味来?文艺作品跟寻常读物不同,是非辨出真滋味来不可的,读者必须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 (节选自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旨趣(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měi??tán (3)在文段的空白处补写一个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神不守舍 B.囫囵吞枣 C.马马虎虎 D.三心二意 二、情景默写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乙]我们可以试着用一首五言诗来提炼《醉翁亭记》的思想内容“琅琊山水秀,临涧醉翁亭。云雨一朝变,春秋四季明。往来皆父老,宴乐尽宾朋。同乐谁堪记?庐陵半醉翁。” [丙]见下图。 (1)[甲]文段中的加横线句子出自唐代诗人 的《行路难》这句诗的下一句是 。 (2)根据[乙]文段中的加横线的句子,我们可以联想到《醉翁亭记》中的: , , , 山间之四时也。” (3)[丙]是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绘制的插图,据此可以联想到词作中的“ , ”两句。 三、语言表达 3.很多作品在收入教材时,会做一些文字上的修改。请比较下面的作者原稿及教材修改稿,说说你是否赞同这种修改,为什么? 作者原稿 教材修改稿 出处 (1)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哪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 一只燕子的来临不能称之为春天,但当一群大雁经过3月冰融,冲破阴郁,那便是真正春的来临。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四、综合性学习 4.学校开展“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为主题的作业优化设计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仿照示例①,在下表空缺处填写你的创意,参与语文学科的作业优化设计。 优化前作业形式 优化后作业形式 ① 重复抄写生字词 汉字闯关比赛 ② 反复默写古诗词 (2)阅读下面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情况统计表”,写出你的发现。 我的发现: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碛中作①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②,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③万里绝人烟。 ①碛(qì):沙漠。这首诗是诗人从军经过沙漠时所作。②走马:骑马奔跑。欲到天:形容目的地遥远,好要走到天边似的。③平沙:平旷荒凉的沙漠。 5.两首诗词都措写了边塞的风景。[甲]中边塞的景突出了一个“ ”字,[乙]中的边塞风景具有 的特点。 6.这两首诗词均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友堂家训》两则① 孙奇逢 [甲]尔等②读书,须求识字。或曰;焉有读书不识字者?余曰:读一孝宇,便耍尽事亲之道;读一弟③字,便要尽从兄之道。自入塾时,莫不识此字,谁能自家身上一一体贴,求实致于行乎?童而习之,白首不悟,读书破万卷,只谓之不识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