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事业兴衰的历史原因.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雪岩事业兴衰的历史原因 中国人常说,有五个世纪的君子泽,一个100年前的贵族,三个代的富人。而胡雪岩而立之年发达, 花甲之岁败亡, 花开花谢三十年, 不过弹指一挥间, 其兴也勃, 其亡也暴, 历史在他身上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他成功的经验和败亡的教训一样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都值得我们深思, 都值得我们探讨。 一、 成功的原因 笔者认为胡雪岩之所以能够从一个钱庄的小学徒一跃而至晚清首富, 在官在商, 处处得意, 事事顺手, 主要原因如下: 1、 忠诚于天下之至支护 胡雪岩是商人, 但商而不奸、既富且仁, 诚实守信, 厚德载物。从他发家的第一桶金就能看出他为人的品行。当年杭州城下, 一家小茶馆内, 他初遇怀才不遇的王有龄, 对王的遭遇深感同情, 果断相赠500两纹银, 资助其进京打点。最后, 王有龄谋官成功, 分配到浙江湖州府, 从此二人联袂合作, 王有龄宦海披风斩浪, 胡雪岩商场如鱼得水, 双双由此发迹。读书到此, 很多读者都会认为, 胡雪岩真是眼光老道, 早早认识到王有龄奇货可居, 果断投资, 最终钓到大鱼。而笔者独独认为, 这并非胡雪岩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见识, 他当时根本无法预料王有龄的命运, 因为像王有龄这样有功名而无官职的举人, 在大清朝比比皆是;另外500两白银进京打点, 也可能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事后也证明, 王有龄也并不是全靠这5 0 0两银子获得重用的, 而是在北方意外邂逅了儿时的学友何桂清, 而此人当时已在军机处有相当影响, 相见之后, 他大力提携, 最后才使王有龄如愿以偿, 谋得实缺, 这是胡雪岩根本想不到的事情。再退一步说, 胡王二人认识的时候, 并不熟悉, 王有龄拿了银子之后, 携款而逃, 也是有可能的。胡雪岩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二三两银子, 这500两是他替老板要回了一笔根本收不回的坏账, 才赠给王有龄的, 而胡雪岩也因此丢掉了饭碗。所以胡雪岩当时出手相助, 完全是出于道义, 出于习惯性的助人为乐, 而不是出于投资目的。胡雪岩败家之后, 召集十二房姨太太, 执手相看泪眼、挥泪散尽家财, 让她们另谋出路, 也是其忠厚仁义的体现。可见, 天下之至诚必胜天下之至伪, 天下之至愚必胜天下之至巧, 胡雪岩赠银之举, 看似愚蠢, 实则高明, 所谓富贵险中求, 好人有好报, 成为一代巨富正是源于一颗忠厚之心。大手笔成就大事业、大心胸决定大格局, 胡雪岩怎能例外。 2、 “未尽义益,不做”的事 胡雪岩对中国几千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民间万象、官场百态, 都熟烂于胸, 了如指掌。他做事的原则, 损人利己的事不做, 损人不利己的事不做;前半夜想想自己, 后半夜想想别人;真诚合作, 利益共享;不仅致力于个人致富, 也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所以, 胡雪岩在委曲求全的同时, 打出了自己的招牌、赢得了朋友的信任, 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最终使自己的事业扶摇直上、一帆风顺。 3、 风要风又要雨得雨 胡雪岩非常重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重要意义, 要做生意, 先找靠山, 他先是依靠王有龄, 后又投奔左宗棠, 长袖善舞, 多财善贾, 政界商界, 他都能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不过, 胡雪岩只是利用政界的关系来减少从商过程中的障碍, 他从不利用官场势力打击竞争对手, 或者欺压弱小, 更不做鱼肉百姓的事情。与之相反, 他经常为公家筹粮筹饷、义务赈灾、修路架桥, 在各处设育婴堂、慈善会, 大灾之后, 为乡里赠茶送药, 种种善举, 不一而足。他不像是个商人, 而像个侠客, 这大概正是他到如今还为人们所称道的原因吧。 二、 失败的教训 当胡雪岩发迹之后, 他成功的原因恰恰变成了他失败的症结,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真是让人无可奈何了。胡雪岩失败的原因同样有三: 1、 价格竞争,使土地关系不畅 胡雪岩每年光是做慈善事业花的银子就不下十几万两, 发家三十年来, 这项支出, 保守估计, 也应有500万两银子, 大大消耗了其经商资本。更重要的是, 为照顾浙江丝农的生计, 他每年都坚持高价收购百姓的蚕丝。他败家那年, 囤积了价值1000万两白银的蚕丝, 但外销通道被洋商封锁, 最终导致资金周转不灵, 引发散户挤兑风潮而破产。那时, 胡雪岩的主要产业是钱庄而不是卖丝, 高价收购蚕丝很大程度上是怜惜广大养蚕户的生活出路, 但因此占用了大部分流动资金, 撼动了主业的根基。慈不带兵、义不掌财, 像胡雪岩这样大仁大义的人, 经商不发、富而不败, 倒教人意外了。 2、 《学生》道德主义者,为系统集中的胡雪岩离子女 胡雪岩不仅商场得意, 更陶醉于官场沉浮。本是一个生意人, 却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官场恶斗之上, 夹在左宗棠和李鸿章两大势力中间, 纵横捭阖、左右逢源。生意场上, 讲的是和气生财, 多条朋友多条路, 而官场上, 讲的是跟对人, 站好队, 决不能一心二用,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