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740-1995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设计要求.pdf

SYT 5740-1995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设计要求.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Y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740-1995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设计要求1995-11-18发布1996-05-15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目次前言1范围2引用标准3试验区和目的层的选择4油藏描述-5建立基础油藏模型6选择聚合物类型并测定溶液特性参数7方案优化8方案实施要求9监测10效果评价 前言聚合物驱油是提高油田原油采收率的--项主要方法。近几年,我国各油田相继开展了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为适应矿场试验要求,编制了本标准。在编制本标准过程中,主要依据了我国油田矿场试验结果,并参考了国外石油公司有关该项技术的要求。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740-1995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设计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碎屑岩油田注聚丙烯酰胺聚合物(以下简称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设计内容及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注水开发碎屑岩油田注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SY/T5842一93砂岩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开发地质油藏工程部分SY/T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3试验区和目的层的选择3.1试验区的选择a)应选择具备有利于评价试验效果的油层、开发层系和井网;b)采油井、注水井的开采层具有测井、开采史资料及取心和高压物性分析数据;c)便于地面基建工程施工及井下作业。3.2目的层的选择a)在试验区内分布比较稳定;b)渗透率大于0.02μum²,变异系数(Vk)大于0.6;c)具有-~定的产能;d)剩余油饱和度大于40%;e)地层原油粘度小于100mPa·s;f)地层水含盐度小于100000mg/L;g)油层温度低于93℃。Y油藏描述按SY/T5842-93中的3.2~3.7要求进行。5建立基础油藏模型5.1*模拟区域的选择5.1.1封闭区要包含试验区的所有油、水井,并构成一个独立的水动力学系统。5.1.2行列井网以注水井排为封闭边界。5.1.3面积井网以注水井点连线为封闭边界。5.1.4有断层或岩性尖灭的以断层或岩性尖灭线为封闭边界。5.1.5设虚拟井点构成完善的封闭边界。5.2基础油藏模型的建立5.2.1以沉积相带为基础划分砂岩体。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5-11-18批准1996-05-15实施 SY/T5740--19955.2.2以电测或岩心分析确定单井的孔隙度、渗透率剖面。5.2.3以分层测试或试油结果,作出小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值图并网格化。5.3水驱历史拟合建立油藏模型5.3.1拟合主要指标a)注水井的日注量;b)采油井的日产液量、含水率;c)试验区采出程度和综合含水率;d)地层压力。5.3.2拟合调参要求a)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变化符合地质特征;b)调整后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不能改变原来的基本特征:c)变异系数(Vk)调整幅度小于0.1。5.3.3通过历史拟合建立的油藏模型a)网格化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压力数据;b)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c)流体物性。5.3.4建立聚合物驱初始条件a)试验区综合含水率;b)油层含水饱和度分布:c)油层压力分布6选择聚合物类型并测定溶液特性参数6.1选择聚合物类型6.1.1具有良好的增粘性6.1.2水溶性好:在室温条件下,蒸馏水:记制有效含量9G%的聚合物浓度5000mg/L溶液,搅拌速度200r/min,2h溶解6.1.3低滞留量,一般低于30g/g。6.1.4剪切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生物稳定性和热稳性好。6.2测定溶液特性参数6.2.11吸附量(吸附曲线)6.2.2溶液粘度(含盐量一浓度一粘度关系曲线)。6.2.3溶液流变特征(粘度一剪切速率关系曲线)。6.2.4阻力系数和剩余阻力系数。6.2.5不可及孔隙体积。6.2.6渗透率与相对分子质量配伍性。7方案优化7.1并网在不同类型井网、并距下计算·组水驱及注聚合物驱油方案,不同方案的对比条件是:相同的注人量结束,聚合物的浓度、段塞大小【聚合物用量(mg/L)·)相同。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的井网为最佳井网。7.2注采速度7.2.1采液速度 2 SY/ T 5740---1995根据试验区内、外同油层的油井产液指数,计算试验区的采液速度,其值应与同一油层油井的采液速度相近。7.2.2注水速度根据试验区内、外同类油层的注水井注水能力(视吸水指示曲线)及注采平衡要求,以采定注,计算试验区注水速度,其值应与同一油层的注水速度相近。7.3配产配注根据试验区注水井间的试验层沉积相、连通状况、油层有效厚度、渗透率将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