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方法之采区车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 2、采区车场巷道:甩车道、存车线、联络巷道及各种硐室 ;3、车场分类;4、采区车场施工设计 ;一、采区上部车场形式 采区上部车场 — 采区上山与采区上部区段回风平巷或阶段回风大巷之间一组联络巷道和硐室。 ;(一)采区上部平车场 据调车方向,上部平车场分: 顺向平车场,逆向平车场 ;顺向平车场—车辆进入储车线方向与提车线方向一致; ;逆向平车场—车辆进入储车线方向与提车线方向相反;(二)采区上部甩车场 ;单向甩车;双向甩车;(三)上部车场形式选择 ;2、逆向平车场 当绞车房距轨上变坡点较远; 煤层联合布置采区;操作安全;通过能力小。 ;3、采区上部甩车场 优点:调车省力;通过能力大,可减少工程量。 绞车房高,不易维护,绞车房有下行风。 选上部车场解决的关键问题? 选用:采区上部围岩稳定。;二、采区中部车场形式;(一)石门式中部车场;(二)绕道式中部车场;(三)平巷式中部车场;特点:设顶板绕道:单向甩入绕道。 适用:运上、轨上同一层位上。单一薄及中厚煤层双翼采区。 ;2、布置特点: 1)采区两翼区段的平巷不在同一水平; 2)双向甩入不同标高的区段平巷; 3)巷道交叉点不易维护。 适用:地质构造等原因,双翼区段不同标高。 ;三、采区下部车场;(一)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二)石门装车式下部车场 ;石门装车式下部车场;(三)绕道式下部车场 ;绕道式下部车场;(四)布置采区下部车场时应注意的问题;一、矿井轨道 矿井轨道:巷道底板铺设的道床、轨枕、钢轨和联结件等。 (一)轨型: 1、钢轨的型号,以kg / m表示 2、类别: 重轨 ? 24kg /m的钢轨; 轻轨 ? 24kg /m的钢轨; ;矿井常用轨型有:24、18、15、11等。 小矿或运输量小的巷道可选用8.5型。 3、轨型选用:;轨型选用;(二)道岔 道岔— 使车辆由一线路转运到另一线路的装置;(2)道岔参数:;2、道岔类别(国标) ;对称道岔;渡线道岔;2)系列:615、618、624、918、924 每个系列中按辙每个系列中按辙叉号码和曲线半径不同,又有不同型号: DK615 — 4 — 12 DC624 — 3 — 9 DX918— 5 — 2016 (1)符号含义: DK、DC、DX 单开、对称、渡线。 (2)第一段数:6、9 — 分别表600mm、900mm轨距。 15、18、24 — 分别表示轨型。 ;第二段数字(4、3、5)为辙叉号码(M) (3)辙叉号(M): M 与辙叉角(?)的关系是: ;DK道岔;DC道岔: ;DX道岔: ;(4)道岔半径 DK 和DC名称尾数表示道岔曲轨的曲线半径,单位为:m。 如:6、9、12、15、20、25、30m。 DX — 名称尾数有四位数。 DX918 — 5 — 2016 DX918 — 5 — 2019 四位数 — 前两位数:表示曲线半径,单位:m;后两位数:表示轨中心距,单位为:dm。 如:16示1600mm ;19示1900mm。;(5)道岔的方向性 ;3、道岔选择;4)与行驶车辆速度相适应 R小,? 大,行车v ?,只走矿车的道岔, 其行车v ? 1.5m / 秒,车场调车用。 5)注意左向、右向。 6)道岔选择:表18-2 4、简易道岔 1)结构尖轨,辙叉角,无统一标准。 2)用途:人力推车,行车速度 ? 1?5m / 秒。 ;二、轨道线路 ;轨距及选用;2、线路中心距;线路中心距;3、线路表示方法:;(二)轨道曲线线路;已知巷道转角? 曲线半径R(选用) 切线长T: 弧长K: ;2、曲线处巷道加宽和轨中心距加宽;轨中心距加宽: 车辆外伸?1、内伸?2, 轨中心距加宽值:?S = ?1 + ?2 机车: ?S = 300 mm, 其他车: ?S = 200mm。 曲线段巷道加宽: 机车运输: 外伸 ? 1= 200mm,内伸 ?2 = 100mm。 曲线段加宽 ?S = ?1 + ?2;巷道加宽和轨中心距加宽;加宽方法及范围 (1)将外轨线路平移?S距离(移动外侧线路), 利用异向曲线联接方法。 (2)加宽范围L0 双轨线路中心距加宽必须从直线段开始 。 在直线段加宽L0内,轨中心距由S ? S?。 外轨抬高 为抵消离心力的影响,避免挤压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