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商用高空客机设计转变而来的运输机寇蒂斯C 46运输机
01基本介绍发展历史服役中国基本数据历史贡献目基本信息C-46突击队员(Curtiss C-46 Commando)是由一种商用高空客机设计转变而来的运输机。柯蒂斯C-46突击队员是由一种商用高空客机设计转变而来的运输机。在二战时期,它以“R5C”的型号被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用于军事运输。它也被驾驶过它的人称为“鲸鱼”或“柯蒂斯灾难”、“水管工的噩梦”,特别在航空运输司令部机组成员中,它被称为“飞行棺材”。 C-46飞机是美国寇蒂斯·莱特飞机公司1937年研制生产的活塞式运输机。它原本是民航客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转为军用运输机。1940年3月,原型机CW-20首次试飞,1942年装备美国部队后,命名为C-46A,别名“突击队员”,共生产3180架。该机翼展32.9米,机长23.3米,机高6.63米。安装“高空增压器”后,该机不装货物时最大飞行高度为7620米,载重量为4.63吨。和当时的C-47运输机相比,C-46飞机的“胃口”大得惊人,它甚至能装下整辆吉普车,整艘小型巡逻艇。当然,也能运输人员和物资,尤其是运送不可拆卸的大型部件,如飞机发动机、发电机、医疗设备等。需要2架C-47飞机运输的物资,往往一架C-46飞机就能运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和盟国部队曾广泛使用这一机型。该机在1942-1945年间的“驼峰”航线空运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基本介绍
使用情况研制历程基本介绍
研制历程C-46“突击队员”C-46的原型机寇蒂斯CW-20,由寇蒂斯公司的首席飞机设计师乔治·A·小佩奇(George A. Page Jr.)于1937年设计。CW-20拥有一个专利机身,通常被称为“数字8”(或“双泡形”)机身,使其更能抵抗极高飞行高度造成的压力差。该专利通过在机身与地板同一水平位置的两侧进行收缩,不仅将机身分为两部分,同时还支撑自身,更分摊了压力。主翼梁可以穿过主要用于存放货物的下部机舱,而不用侵占上部机舱的乘客空间。决定使用双引擎配置来代替四引擎配置,主要考虑到如果有合适的大马力引擎,就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并减少结构复杂性。尽管公司接洽了许多航空公司以获得他们对先进客机的需求,但还是没有签订正式的合同,虽然只收到了25份意向书,但已足够保证进行生产。一架24-34座的客机以CW-20的型号在圣刘易斯的密苏里工厂(Missouri facility)开始原型生产。其初步配置为双垂尾、2台1,600马力R-2600-C14-BA2Wright Twin Cyclone引擎。NX-在1940年3月26日由著名的试飞员埃德蒙·T·“埃迪”·艾伦(Edmund T. Eddie Allen)首飞,在试飞后开始了一系列改进,包括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单垂尾以提高低速稳定性。装备C-46之后,空运吨数明显提高第一架原型机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购买,型号为“C-55”,主要作为测试母机。但在军事评估之后,唯一的样机被退回寇蒂斯公司,随后被卖给英国海外航空(BOAC)。在测试过程中,亨利·阿诺德将军对客机转为军用货物运输功能的潜力产生了兴趣。
使用情况飞行在驼峰航线上的C-46运输机C-46是寇蒂斯-莱特公司为恢复被波音、道格拉斯和洛克希德等现代单翼机设计丢掉的大型客机销售而生产的,C-46的历史始自1936年的CW-20。随着原型机于1940年春起飞,它的性能指标同时吸引了民用市场和军方官员,美国陆军航空部队于同年9月订购了200架。为了满足军方的要求,它的增压内饰被取出,换上了无增压环境下使用的帆布座位,机身装上了货舱门,强化了肋板、配备了强化发动机。生产型C-46于1942年秋抵达美国陆军航空兵的空中运输团,在接下来的“火炬行动”登陆中,它进行了远程飞行,将人员和设备运到北非,从而证明了自己的性能。C-46“最好的时光”在远东降临,1943年~1944年,“印中空运大队(India-China Wing)”成为穿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的中坚力量。C-46遍布二战的各个战区,但在亚洲使用得最多并且效果最好。相比其他机种,C-46通常用来建立和保持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空中生命线—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C-46最出风头的时期就是在二战中飞驼峰航线,从喜马拉雅山的最东部从北往南飞。最高峰海拔6705.6米。超过了当时大多数飞机的最高巡航高度,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上执行向中国输送补给,C-46表现得比C-47出色很多,C-46很快被分配到“中国-缅甸-印度”战区。
基本数据
基本数据C-46翼展:32.92公尺。机身:23.27公尺。机高:6.63公尺。空重:公斤。总重:公斤。时速:360公里。升限:7620公尺。航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