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2011年11月26日,中国景观建筑协会在广州的支持下,举办了“庆祝学术成就100周年之际,景观建筑与景观城市学术研讨会”。卓越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不仅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博大精深的造诣,而且对中华民族的锦绣山河、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都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认识。从1958年发表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开始,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并和园林专家、城规专家共同探讨。他建议建立城市学、在城市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探讨城市规划,提出建设山水城市的发展方向。这是科学的、艺术的,也是正确的。由于座谈会发言时间有限,应与会专家要求,以下文一叙浅见。 1 山水诗、山水与城市园 我国各部和总局都与城市相关,各行其是地带来了繁多的城市名目,如绿城、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等。我国的总建设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特色落实在物质方面就是我们的国土60%以上是山地,水贯穿其间。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我国西北境内。在中国山水间建城市是“自其而然”的事。从精神文化层面讲,也必然“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山水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分野而自成民族之林的特色。人类文明伴随江河流域发展,在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同时产生文化流传。西方文化源于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两岸虽也有周年汛期的影响,但主要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是丈量两岸的土地,因此尼罗河两岸发明了几何学。这一伟大发明一旦出现,必然要发展应用的范畴和领域。从土地而建筑,如西洋建筑古典柱式和线条处理等。然后再由建筑而城市,如城市中轴线处理,对称处理和各种几何形体的街道广场处理等,甚至植物有的也要修剪成几何形体。他们强调科学与科学分析,强调“人定胜天”,宗教方面讲要成为救世主,上升到西方哲学后便形成“一切美都是符合数学规律的”原理。 绘画也追求科学逼真,以画法几何学透视原理为基础,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中国的历史发展有所不同,上古经历了黄河流域的洪水灾害。繇以堵截治水失败,禹以疏导治水成功。疏浚河道之土在河岸两边堆山称为“九州山”,因而有孔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之喻,也反映山的体量高大,百姓爬上九州山则可逃生。因此中国掘水和筑山并非肇自园林,而是产生于生活斗争的治水,这就是中国历代视治水为国家大事的原因。迄后,中国的版图也以“禹贡九州图”相称,足见影响深远,至今九州仍代表中国。 春秋时,俞伯牙集学而成的高逸琴艺得到樵人钟子期倾心的赏识,从而创造了中国文化统一的最高境界“高山流水”。二人在音乐演奏和欣赏的心境交流关系被誉称为“知音”流传至今。东晋陶渊明在七言恭写帝王诗旧制的基础上,创造了五言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撰写了《桃花源记》的人间仙境,由田园诗而山水诗,给后世以很大的深远影响,积累了深厚的中国山水文化根基。他的原创性在于将以写人为主的诗转为以写自然山水为主体的诗,并由此衍生山水画。南北朝刘宋时的宗炳又将人物画的山水配景发展成以山水为主景的山水画,山水诗便自然地融入山水画。到唐代已发展成为成熟的融诗凝画的山水园了。其实中国园林的雏形——西周灵囿掘灵池、筑灵台已具有山水园高下之势,但文意不深。王维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兴造的“辋川别业”便是一所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的典型。苏东坡高度评价了王维(字摩诘):“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互相融汇流传至今而不衰。何也?历史证明可以持续发展也。 钱学森先生是第一人提出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融入山水城市的伟大学者。我在前面提的那些城市名目都有各自的意义,都为中国城市建设做了有益的积累。而最能体现中国特色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城市发展方向的当是山水城市而无疑。由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看到的艺术生命融入山水城市必将创造21世纪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局面。树立这里程碑的奠基人是卓越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纪念。 2 中国园林的基础不同 这还必须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说起,中华民族视宇宙为两元,即自然与人。人为自然成员之一,受自然支配。自然为君,人为臣。但人不仅具有自然性,还兼有社会性。二者合一就是人的宇宙观“天人合一”。这是客观的,也是科学的。“以人为本”是社会观,不与宇宙观相混。体现在中国文字创造中,“一人为大”“一大为天”。此哲理见诸于中国文学,所追求的境界是“物我交融”、学习方法是“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主要创作方法是“托物言志”的“比兴”手法。比为譬喻,兴是以比喻叙事。魏时曹丕称帝,欲杀胞弟曹植。要曹植在七步内完成一首诗,如打动了曹丕则可免于死。曹植用比兴法在七步之内成五言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以豆喻人,以豆与豆荚喻兄弟,“煎”字一语双关。比兴何大,不仅救了自己,而且万世流芳。 “天人合一”见诸于中国山水画,追求“贵在似与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