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雅乐文化的形成
雅乐是西晋王朝制定的宫廷音乐。用于祭祀、聘问、朝觐、飨宴、军事、会盟等朝廷大典。它是音乐、诗歌、舞蹈三者结合的综合艺术。
周人从巩固政权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把雅乐与周礼密切配合,使乐中有礼,礼中有乐,雅乐从而获得了多重价值、作用和功能。在政治上,雅乐将周礼情感化、形象化,将周王朝的宗法等级制度音乐化、舞蹈化。在演奏、传播和推行雅乐时,整个社会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和感受到了“亲亲、尊尊”的等级观念。在社会关系上,雅乐包含的“中”、“和”、“孝”、“悌”、“仁”“友”等道德伦理秩序得到认同。雅乐又是周代整个文化教育的核心,是贵族子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课程。雅乐不仅用于各种重大典礼,而且也是上层社会和贵族阶级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周人的乐教就是要培养既懂得周礼、又熟悉雅乐的人才,造成遵循礼乐、实践礼乐的社会风气,以雅乐为形式、周礼为内容指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以,先秦雅乐又不是一般的音乐、诗歌和舞蹈,它是一个更为广泛而庞大的文化构成体系。它不仅包括雅乐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即乐器、乐律、乐舞、诗乐、乐制(用乐制度)、乐教、乐论,而且,还包括雅乐影响和渗透的诸多领域,如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祭典、农事、军旅、医学、历法、度量衡制等等。雅乐是中国正统的文学艺术的源头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上古文化的民族特色。雅乐文化的“基因”不仅没有随雅乐的衰微寂灭而消失,而且经过孔、孟、荀及儒家的阐扬、总结,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雅乐文化理论,并被后世奉为政治和文化的指导理论,所以,雅乐不仅是先秦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限于篇幅,本文只就雅乐文化的起源和建立作一简要论述。
一、 周人的音乐即雅诗的用乐
西周的诗之所以称为雅诗,前人多有解释。《毛诗序》解释为“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它从“声音之道与政通”这一诗教观点出发,认为雅诗的内容有关周王朝政治的兴盛衰亡,所以对“雅”之得名作了过于牵强附会的解释。另一种传统解释认为雅诗之得名,是因为它的音乐与“风”“颂”不相同,“风”是各地之民歌,“颂”是庙堂之祭祀歌,“雅”是朝廷之乐歌,但它们在音调、节奏、旋律和风格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因为乐谱散失,谁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清人刘台拱、梁启超对西周诗之所以称“雅”曾作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孙作云先生从周人与夏人的关系,古今音韵变化和周代政治等方面入手,广征博引,对雅诗之得名作了确凿的论述。由于西周时诗、乐、舞合体而未分化,所以,孙先生对雅诗的解释完全可以用来解释雅乐之得名。
周人的乐舞之所以称为雅乐,首先是因为地名之故。西周的王畿在今陕西省,原是夏人的故地,周人和夏人的关系极为密切,二族时常通婚,文王之妻大姒即夏人有莘国之长女,周幽王之妃褒姒,也是夏人之后代,所以周人常自称为夏人。这在《尚书·周书》和《诗经·周颂》中俯拾皆是。
《尚书·康诰》中周公对康叔说: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用肇造我区夏,越(与)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君奭》记载周公对召公的谈话: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
《立政》篇记载周公指斥殷纣王“惟羞刑暴德之人”,因此:
帝钦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
《诗经·周颂·时迈》这首诗中,前面说:“允王维后,明昭有周”,而末尾说: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以“夏”和“周”前后对言,可见“夏”即是“周”,周人往往自称为夏人。
其次,“夏”字古代又与“雅”字同音,古音同读为ga,这二字可以通用,所以西周人(指王畿、陕西)所作的诗歌,既可以称为“夏”诗,又可以称为“雅”诗。同样,西周人所作之乐,既可以称为“夏声”也可以称为雅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国季札在鲁国观赏周乐,周人为之歌《秦风》,季札曰:“此之谓夏声。”因为秦人所居乃西周之故地,所以季札称来自西周故地的音乐为“夏声”。
第三,古人又训“雅”为正,来自西周京都的雅乐、雅诗即是正乐、正诗。西周京都是天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西周京畿所制定的一切文物典章制度,便成为普天下必须遵循的规范和标准,这就叫“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京畿的方言,成为当时的“官话”,称为“雅言”,京畿制定的音乐、诗歌,称为“雅乐”、“雅诗”,这样的称谓就意味着雅乐、雅诗所代表的西周文化,是天下各种文化之正宗。孔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倡导雅乐而鄙弃郑声的。
二、 商防商倭的音乐思考
周人的雅乐文化是在批判商纣王享乐主义的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周人对音乐文化的态度和认识,与商纣王截然相反,二者在音乐文化的功能、价值和审美观念上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和矛盾。
周人把音乐看成是神圣、庄严而高尚的,音乐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是人与鬼神、人与上帝(天)对话的工具和方式,是统治阶级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日常生活的组成部份。在神秘、热烈而虔诚的祭祀音乐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