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业水平测试《文化生活》复习纲要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纯“自 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现象,但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 转化为物质力量。 3.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文化的影响: 1.文化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影 响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三、优秀文化的作用: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 因为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文化与综合国力:(我国如何在文化方面提高综合国力)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把握先进 文化前进方向,大量弘扬民族主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现代 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文化与经济、政治: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 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六、文化的多样性: 1.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为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因素,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 展现,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历史、 地理等因素的不同。 3.处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处理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 文化。 七、文化的传播: 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现在文化传播的主 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 八、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 一)、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 4.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 所用。 5.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求,他们是同样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 过程中继承。 九、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 践,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2.文化创新的作用:即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有能够促进民族文 化的繁荣。 3.反对实旧主义、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十、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 具有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是世界走向文明 的标志,汉字是中华走向文明的标志。 3.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中华文化的共 性,有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 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十一、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2.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 一。 3.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 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 的精神动力。 4.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 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 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 文化影响的需要。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十二、大众文化: 指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