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件.pptx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通过图文材料,分析中国历代重要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等基本史实;2、通过重要变法等基本史实,理解改革的艰难性。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学习目标 改革含义:改革概况 改革即是以自上而下、和平的方式,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以此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一)商鞅变法——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探索《纲要》上P111.背景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鼻环的牛尊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井田制结合图片中的历史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铁犁牛耕等先进生产工具出现,生产力大发展;工商业发展迅速,货币流通广泛,城市发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兴起;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战国七雄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一)商鞅变法——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探索《纲要》上P112.内容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改革 楚国:吴起改革 赵国:赵武灵王改革 韩国:申不害改革 魏国:李悝改革 秦国:商鞅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一)商鞅变法——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探索《纲要》上P112.内容等级森严、世卿世禄政治:宗法与分封制村社成员,集体劳作经济: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政治制度普遍推行县制,县长官由君主任命。 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生产单位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军事“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土地制度先秦制度、生产与社会结构示意图商鞅变法的内容3.影响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基础打击了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中央集权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一家一户)发展 ②经济上: 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重农抑商政策在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①政治上:③军事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 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④社会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秦国国内秩序的安定, . 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稳定了统治秩序。4.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对秦国----收富国强兵之效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了剥削与压迫;(2)焚烧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3)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军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敌仁义之师,为后来秦国二世而亡埋下隐患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2.对历史发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①推动社会转型: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从根本上确立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②国家统一:为秦统一中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典例研析】(2022·全国·高考真题.45)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1. 时代背景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征伐不断。①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苦难,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②民族融合趋势和社会矛盾(土地兼并)激化(前秦一度统一,又瓦解,北魏439年重新统一北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融合)参考纲要29页国家与豪强地主间的矛盾:宗主督护制下,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避税,避役,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坞堡)。国家、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农民负担沉重。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背景内容意义(1)北魏统一北方;(2)民族融合趋势和社会矛盾(土地兼并)激化 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均田制三长制俸禄制租调制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