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监测与评价方法
第3 部分:隧道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2019 年3 月
一、 工作简况
(一)制定项目背景
1.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持续增大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已进入大规模建设、运营阶段,根据中国城市轨道
交通协会统计,截至 2017 年末,中国内地共 34 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包括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重庆、武汉、天津、成都、西安、杭州、宁
波、苏州、昆明、沈阳、哈尔滨、无锡、长沙、长春、郑州、大连、东莞、南
宁、南昌、青岛、合肥、佛山、福州、石家庄、贵阳、厦门、珠海等29 座城市
均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共计开通城轨交通线路 165 条,运营线路长度达
到5032.7 公里,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地下线 3199.8 公里,占比 63.6%;地
面线739.5 公里,占比 14.7%;高架线 1093.4 公里,占比 21.7%。2017 年新
增运营线路 32 条,同比增长 24.1%;新增运营线路长度 879.9 公里,同比增
长 21.2%。 我国进入轨道交通大规模运营时代。
2017 年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增长情况见图 1.1。
图1.1 2017 年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增长情况
2. 运营隧道处于复杂场地结构病害风险高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轨道交通结构所处地基基础及地质环境复杂,有软土
地区、冲洪积土层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膨胀土地区、溶岩地区等;轨道交
1
通周边环境复杂,周边高楼林立,地下管网纵横交错,地下基础设施众多,近
接施工影响大。此外,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对城市轨道交通主体结构也有一
定影响。通过我国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日常养护巡视及定期和专项的检查
和监测工作,发现运营线路普遍存在着结构病害现象,尤其在软土地区更为严
重,运营安全形势严峻,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隧道结构开展监测和评价工作十
分必要。
3. 缺乏针对运营监测与评价的国家标准
目前国内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测工作尚无专门的国家标准。仅有相关
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如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检测技术规
程》DB11/T 1167-2015、《穿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检测评估及监测技术规范》
DB11/T 915-2012,上海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监护测量规范》
DG/TJ08-2170-2015;隧道结构评价方面,有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设
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DB11T 718-2010,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
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 等。此外,公路方面有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制的国家
标准《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2015。急需从国家层面制定标准进行规
范。
(二)任务来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监测与评价方法第3 部分:隧道》是交通运输部
科技司提出的,城市客运标准化委员会归口管理,经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立项。
2018 年5 月,交通运输部下达《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18 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
划的通知》(交科技函[2018]235号),计划编T-348,项目计划
完成时间2019 年5 月(图1.2)。
2
图1.2 2018 交通运输部标准计划
(三)编制单位及人员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
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
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
京京港地铁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城市快轨建设管理
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上海勘察设计
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环安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工业建构筑
物质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