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十八、十九周有毒动植物中毒.pptxVIP

第十七、十八、十九周有毒动植物中毒.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毒动植物中毒 是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所引起的中毒。 一、河豚鱼中毒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尝遍世上鱼万千,唯有河豚味最鲜河豚--“美无度”,“祸无涯”, “拼死吃河豚” 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 卫生部于1990年颁布的《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 一、河豚鱼中毒(一)有毒成分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又名:河豚毒素酐-4-河豚毒素鞘,或河豚酸。毒素理化性质非常稳定,煮沸、盐腌、日晒均不破坏,加碱可破坏。河豚鱼卵巢、肝脏毒性最强,每年2-5月卵巢发育期毒性最强。河豚毒素是神经毒素,比氰化钠强1250倍,0.5mg致人死亡。一、河豚鱼中毒(二)中毒河豚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阻碍神经传导,可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潜伏期:10分钟— 3小时。初为感觉神经麻痹,同时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中毒机制主要为选择性的阻碍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使神经轴突膜透过钠离子的作用发生障碍,阻断了神经的兴奋传导。中毒者主要表现:神经麻痹症状:开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肌肉软瘫和腱反射消失。胃肠症状:出现较晚。大量摄入后不久即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呼吸困难、急促表浅而不规则紫绀,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或两侧不对称,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意识清楚。中毒者常于4至6小时内死亡,即使经过抢救,/search?word=%E7%97%85%E6%AD%BB%E7%8E%87fr=qb_search_expie=utf8病死率也高达40%至60%(三)诊断临床表现,膳食史。(四) 抢救与治疗河豚毒素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一般以排出毒物和对症处理为主 (五)预防措施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2.加强对河豚鱼的监督管理 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一)组胺形成及中毒机制组胺是组胺酸的分解产物,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鲐巴鱼、鱼师鱼、竹夹鱼、金枪鱼等鱼体中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细菌分解鱼体中的组氨酸为组胺,使组胺含量升高,摄入后可以引起过敏型食物中毒。 (200mg/100g引起中毒)金枪鱼鱼师鱼竹夹鱼鲐巴鱼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二)中毒症状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 组胺中毒是一种过敏型食物中毒 主要症状为:面部、胸部或全身潮红,头痛、头晕、胸闷、呼吸促迫。部分病人出现结膜充血,口唇肿,或口、舌、四肢发麻,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荨麻疹等。有的可出现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病程大多为1~2天,预后良好 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三)治疗 抗组胺药物等(四)预防措施 市面上出售的青皮红肉鱼应冷藏或冷冻以保持新鲜。选购鱼时要注意其鲜度,如发现鱼眼变红、色泽不新鲜、鱼体无弹力时不应选购及食用。 鱼购买后应及时烹调,烹调前除去内脏、洗净,切段后用水浸泡几小时,然后红烧、酥闷,最好加食醋进行烹调,不宜油煎或油炸。如盐腌,应劈开鱼背并加25%以上的食盐腌制。 有过敏性疾患者,应避免食用青皮红肉鱼类。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一)有毒成分的来源发生“赤潮”时,贝类摄食有毒藻类后,富积和蓄积藻类毒素,人们食用含毒素的贝类后可引起中毒。我国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曾多次发生有赤潮引发的贝类中毒,导致中毒的贝类有蚶子、花蛤、香螺、织纹螺等常食用的贝类牡蛎扇贝三、麻痹性贝类中毒(二)中毒机制 1、麻痹型: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所致。潜伏期一般为0.5~3小时,早期有唇、舌、手指麻木感,进而四肢末端和颈部麻痹,直至运动麻痹、步履蹒跚。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2、腹泻型:由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化物所致。主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病情轻。3、记忆丧失型:由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引起。潜伏期3~6小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流涎、同时出现记忆丧失、意识障碍不能辨认家人或亲友等。部分病人中毒后记忆丧失可长达1年多。4、神经毒素型:由短裸甲藻毒素引起。主要表现有唇、舌、喉头及面部有麻木及刺痛感,肌肉疼痛,头晕等。5、肝型:由Venerupin所致。 潜伏期一般在24~48小时,初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倦怠,还可有出血斑,粟粒大小,红色或暗红色,多见于肩胛部、上臂、四肢。重者可出现吐血、黄疸、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急性肝萎缩,预后不良,多有死亡发生。6、日光性皮炎型:可能由泥螺中的对光过敏物质所致。潜伏期一般为3天,初期面部和四肢的暴露

文档评论(0)

185****73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