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米仓道交通及作用
?
?
李 久 昌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研究中心,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
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米仓道交通及作用
李 久 昌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研究中心,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唐宋时期是米仓道发展史上的繁盛阶段,米仓道上升为国家驿道,中央政府以强化行政隶属关系来保障道路的畅通,加强驿传体系和栈道建设。大量官宦文人经米仓道入蜀,促进了巴中一带经济、文化的繁荣;米仓道还是一条重要的军事通道和商道。元明清时期,米仓道逐步转化为官民并用和民间行旅通商道路,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商贸经济的发展。
唐宋; 元明清; 米仓道; 官道; 民间道路; 作用
米仓道是诸蜀道中的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入蜀道路。以往学界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路走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1-12],对米仓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作用等问题,尚缺乏专门的讨论。笔者拟对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米仓道交通及作用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 唐宋时期米仓道的修治及作用
唐宋时期米仓道进入繁盛阶段。唐以前,从北方入蜀的主要道路是经广元之金牛道。从初唐开始,荔枝道、米仓道渐渐兴起,尤其是安史之乱后,荔枝道渐衰,而米仓道交通地位大大提升,成为金牛道之外唯一的辅助备选线路,若金牛道被阻断,官员商旅即取米仓道往返长安、汉中和成都之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成都和汉中在唐宋政治经济区域结构地位上升决定的,也与五代两宋以前中国政治中心长期在离这一带不远的关中相关。
入唐以来,巴蜀地区社会经济普遍发展,成为唐王朝经济上的主要依赖。“时号扬、益,俱为重藩,左右皇都。”[13]安史之乱后更是如此。汉中乃关中通往巴蜀的交通咽喉。“汉水上游,梁山东险,控巴岷之道路,作成镐之藩屏。”[14]“惟梁州会险形束,襟带皇都,南开蜀国,西控戎落,地宜用武。”[15]有唐一代,每当中原板荡、关中动乱,京畿受到威胁时,皇帝总是在汉中和成都一带避难。巴蜀与汉中一体,成为关中政治的大后方。安史之乱玄宗幸蜀,泾原兵变德宗幸汉中后,分别改蜀郡为成都府,梁州为兴元府,大幅提高了两地政治地位。这就迫切需要加强长安-兴元-成都的道路。
从唐高宗武后时始,吐蕃屡犯剑南,唐王朝备受其患,安史之乱后形势更加严峻,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起,相继攻占了嶲、松、维、保等州。南诏也趁火打劫,进攻剑南地区。经利州的金牛道因此变得不太安全,并常受到当地少数族山民的破坏。在内乱和外患交织下,唐王朝加紧了对剑南政策的调整。早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即划天下为十道,以益州置剑南道,梁州置山南道,唐玄宗时重新划定全国为十五道,分山南为东、西二道。经过开元年间的调整,山南西道领有梁、洋、利、凤、兴、成、文、扶、集、壁、巴、蓬、通、开、阆、果、渠诸州,包括陕南东部和今川东北、川东大片地区,政治中心在汉中。此种行政隶属关系,必以畅达的交通为基础。米仓道即位于这一范围内。至德二年(757)又将剑南道分为东、西二川,由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管辖。唐代宗时经过短暂合并后,大历二年(767)再分为东西两川。东川治梓州(今四川三台),其经济军事实力虽不及西川,但控扼着关中、山南、荆南、黔中入蜀要道,西川与这些地区的交通都要经过东川。而巴中与兴元间交通便利,巴中往南,陆路上阆州(今阆中)-梓州(今三台,唐东川节度使治所)-益州(今成都,唐西川节度使治所)又在一条直线上,故经米仓道入东、西川最方便。从巴中顺江而下还可达重庆,进入长江,北上可分道入河西。这样就促使了长安-兴元-成都或长安-兴元-东川-西川间往来的频繁,为米仓道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这一时期米仓道最大的变化便是上升为国家驿道,具有了官道性质。为控制这条官道,中央王朝加强了在这一区域的郡县建置和治所选择,以强化行政隶属关系来保障道路的畅通。这在这一区域州、郡、县建置日益增多中可以找到佐证。有研究表明,“自东汉巴中开始设为汉昌县以后,到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今通、南、巴一带州、郡、县的建置日益增多,隋唐时期达到十多个县。……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时米仓山两侧一些县及其治所增设很快,并且引人注目地向后世川陕分界线推进”。如“唐朝天宝以前,洋州治所为西乡县城,与今县同。天宝以后,州治北迁兴道县,南距西乡县一百里,洋源县亦于大历元年北移于距西乡县二十里的白湍村,宝历元年(825)废。是其北迁六十里权置行县于白湍村之前,洋源县故城一直在洋水之源,离西乡县八十里,已近巴岭,从这里越岭沿巴江河谷,即可到白石故县,进而抵达今通江县城”。[8]又如,北魏延昌中置,梁大同中省,宋代复置的廉水故城,也比南郑更贴近米仓山麓。在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之间、各州郡县城之间都有要道与官道相通。作为政区治所,州郡县城要对其辖境实施有效的统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IAG_catalog资料.pdf VIP
- 27页人工智能AI技术对电商的支持讲座PPT课件.pptx VIP
- 专题07 句型知识梳理二:Unit 8-Unit 11(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英语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牛津上海版).docx VIP
- 新解读《GB_T 13941 - 2015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最新解读.docx VIP
- 党员的条件权利和义务课件.pptx VIP
-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代动力学.pptx VIP
- 康农种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品种制胜,扩大全国销售.pdf VIP
- 招标文件编制与实施指南.docx VIP
- 山东省聊城文轩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粒子群优化算法.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