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本书收录了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基础”考研真题(注意:部分年份的科目代码会有变动,各年真题的科目代码也可能不一样,详细参见本书目录),并对所有考研真题予以详细解答。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2009年中央财经大学602经济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9年中央财经大学602经济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西方经济学(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2帕累托标准
答:帕累托标准也称为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指当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该社会所处的一种理想状态。
帕累托指出,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最优状态应该是,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交换的最优状态,即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比率;生产的最优状态,即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即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如果所有的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此时,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
3外部经济
答:外部性是指某人或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带来了危害或利益,而这个人或企业又没有因为这一后果而支付赔偿或得到报酬。外部经济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当存在正外部性时,物品的社会价值大于其私人价值。因此,市场均衡数量小于社会最优数量。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4棘轮效应
答:棘轮效应又称“制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J·杜森贝利(J·Duesenberry)在相对收入假说中提出,指的是消费水平在收入水平下降时具有向下的刚性。杜森贝利认为,人们的消费水平具有不可逆性。人们的消费水平取决于人们在收入水平最高时形成的消费标准,从而在衰退时期收入下降时,家家户户都设法维护原有的生活水平,其消费方面的下降幅度低于它们收入的下降幅度。由于“棘轮效应”有利于保持旺盛的需求,因而有利于减轻经济衰退,起着经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棘轮效应在经济衰退,萧条和复苏时期一直起作用,直至经济达到繁荣,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前一次繁荣,它的作用才消失。
5流动偏好陷阱
答:流动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偏好陷阱。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用弹性原理解释“谷贱伤农”(即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现象。
答:(1)“谷贱伤农”指风调雨顺时,农民粮食增收,粮价却下降,卖粮收入反而比往年少的现象。该现象的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基础日语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 2024年法语专业八级核心词汇全突破.pdf
- 2023年法语TEF考试核心词汇全突破【核心释义+例句搭配】.pdf
- 法语专业四级历年真题及详解.pdf
- 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
- 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
- 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
- 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
- 2024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过关必做1000题(含历年真题).pdf
-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