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物馆及馆藏文物讲解词
洛阳博物馆讲解词
?
?
?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藏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共46万件,实际展出为2万件左右,个人认为是地市一级的博物馆中,洛阳博物馆绝对可以排名前列。
洛阳博物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
博物馆门前这个建筑为天枢,史书记载,武周时期,景教教徒用了10个月的时间,用25万公斤铜,165万公斤铁的铸造了天枢金属塔,并高高耸立在洛阳的皇城之前。
?
塔基为铁山,铜塔为柱状八面体,高31.06米,直径为3.55米,中部的塔身上,环绕着威风凛凛的铜龙,柱顶上,放着一个腾云承露大铜盘,铜盘上面有四条捧着火珠的铜龙。
?
武则天瞧着这座歌颂自己政绩的铜塔,不由得心花怒放,当即欣然提笔,将其命名为“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不过据《资治通鉴》中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二年:毁天枢,发匠熔其铜铁,历月不尽。现在咱们看到的是个复制品,只做了大铜盘,以及铜盘上面有四条捧着火珠的铜龙,塔身已经不再是铜塔了,而是水泥结构。
洛阳博物馆原址在洛阳中州路芳林路口,小编曾经在2004年五一期间在老馆做过志愿者,当时吃到过人生中最好吃的盒饭,也和当时的馆长王绣老师有过交谈,新馆2011年4月16日全面开放。现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展》,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以夏代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为主线,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载体,以时间为顺序,全面展示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
?
我们面前看到的这一幅河洛地区古代都城形势图上,沿洛河东西绵延三十公里的范围内,按照时间依次分布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它们的分布范围如此之密集,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罕见,在史学界有“五都荟洛”之称。古都洛阳用不曾间断的时间脉络向我们完整的展示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10世纪之间的中国历史,无怪乎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经这样由衷的称赞过“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
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
?
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保存得十分完整。它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
右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生存生活下去。
1994年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而这头体格庞大的大象据专家推测也就是二岁左右,可想而知成年大象的话,体积会更加庞大。中原一直以来都与大象关系密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发现的古代遗存中都有大象的形象出现,河南省的简称“豫”字的右半边,就是一个“象”字。
?
?
?
这件文物小口尖底瓶为汲水工具,1959年洛阳孙旗屯遗址出土。其腹部两侧有双环可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尖底瓶置入水中,瓶会自然倒入水中,注满水后,瓶体就会自然朝上直立起来。它是原始人掌握重心转移原理的经典之作,也有一说认为它是作为葬具使用的陶器。
? 伊川缸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县发现而得名。为仰韶文化较为典型的彩陶葬具。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图板上所展示的绘有一幅颧鱼石斧图案的伊川缸,为1980年临汝阎村遗址出土,通高47厘米。左侧为颧鸟衔鱼,右侧为带柄的石斧,颧、鱼很可能代表古人崇拜的神灵,斧表示武器或者劳动工具。原始画师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将鹳身涂白色,石斧和鱼则以简练、流畅的粗线条勾勒出轮廓再填充色彩,犹如后世中国画填色画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现在颧鱼石斧图伊川缸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
?
陶火种器,是古人用来储存火种的工具。火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用来取暖、烹煮食物、开辟田地,当时人们取得火种十分困难,在不使用时把火苗储存起来,继续使用就十分的方便。同时证明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正在一步步增强。这个文物大家仔细看就会发现在它的顶部有个口,腰部也有个口,其实在它的底部也是有一个口的,在当时可以把这些口堵住,氧气减少,那么木炭就可以在里面低氧燃烧,就可以储存下来火种,像不像咱们家里用的蜂窝煤炉子的概念?当然了,能拿着这个陶火种器的一定是这个部落的首领才可以吧。
?
?
?
黑陶镂空高柄豆,盛食器,形制规整,造型典雅。下方的喇叭形托柄,装饰圆形镂空图案,上方为一托盘。豆形器,是古人用来
计算机三级持证人
从事多年企业管理、在团队建设、员工培训、营销提升、组织架构有多自己的经验,希望在这个平台分享及帮助更多的公司或企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