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权意识的产生及发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版权意识的产生及发展 版权,是指个人或法人对其精神产品的某些专有权利,它包括精 神权利和经济权利。书籍的制作、传播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人 们很早就有将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作一种经济专有物的观念。遗憾的是, 中国古代的版权意识,发展缓慢,一直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版权法。 纵观中国版权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版权意识滥觞于唐五代,发展于 两宋,成熟于明清。至于它的完善与最终上升为法律,则是近代的事 情了。一、版权意识产生的背景版权意识产生的背景是雕版印刷术 的发明,以及由此带来的出版事业的兴盛和图书市场的繁荣。雕版印 刷术发明之前,社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出版事业,文人们著书立说主 要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图书的流通主要靠手工抄写,费时费力, 而且这也几乎是当时文化传播的唯一方式。手工抄写的图书主要是为 了个人需要,即便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但是由于所抄之书也包含了抄 写者自己的劳动,仍不能等同于现代的侵权。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得 图书的印刷变得非常便利,现代意义上的出版业由此出现,我国早在 西汉后期就已经出现的图书市场日益繁荣。而版权在本质上是一个经 济概念,图书市场的繁荣使得作者、出版者都有利可图,巨大经济利 益的驱动、使得当事人越来越关心如何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如何防 止别人私自删节、修改出版自己的作品以牟利,版权意识由此产生。 复制侵权者轻易就可以将别人数十年的劳动成果,占为己有,这为侵 权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敲响了版权保护的警钟!关于我国雕版印 刷术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有汉代说、隋代说、唐代说、五代说, 总的来看,雕版印刷术发明和使用的历史演进过程是在唐代后期完成 的。这也是我国的版权意识滥觞于五代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版权 意识的产生唐五代的图书版权保护的例子并不多见,但是我们依然 可以从仅存的史料中管窥当时版权保护的情况。从文献记载和传世实 物看,在公元七至八世纪,即我国历史上昌盛的初唐到盛唐时期,随 着印刷业的发展、印刷物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版权意识便开始出现。 由于印卖书有利可图,擅自印制他人诗文的现象在当时就已经很普遍 了,不仅白居易、元稹等名家,生活在晚唐的徐簧也记述有其作品被 人盗印的情况。中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十二月东川节度使冯宿上 奏曾提出关于禁断民间印历日的问题,奏疏云〃:准敕禁断印历日版。 剑南、两川、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 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1]这份奏疏得到唐文宗批示:敕 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禁止民间私印历日,其主要原因是〃有乘敬 授之道〃,不符合封建的等级规范,并非出于经济目的,但它已暗含 保护版权的意识,与现代版权保护中〃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的惯例很 相似。这是世界上第一份关于出版物规定的文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有关版权的文献记录。三、版权意识的发展 宋代的雕版印刷事业是 中国雕版印刷史上的黄金时代。在五代奠定的基础上,中央政府继续 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 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私家和坊间刻书也开始兴盛,并且形 成了四川眉山、浙江杭州、福建建阳几大刻书中心。书坊刻书是一种 纯粹的商业行为,不法书商们为了牟利,便开始盗印当时畅销的书。 朱熹有两部著作就曾被人盗窃。一是淳熙四年(H77)其《四书或问》 撰成,因为未及修改,不肯刊行示人,不料〃时书肆有窃刊行者〃,于 是朱熹〃亟请于县官,追索其板〃 [2]; 一是他的《论孟精义》,大概因 畅销之故,浙江义乌书商便翻印夺利,朱熹很是气愤,他写信给吕祖 谦,〃试烦早为问故,为一言止之〃,希望借吕氏出面干涉,禁其翻印, 〃如其不然,即有一状〃。朱熹认为〃为贫谋食不免至此〃[3],事关经 济利益,如翻印之事不能调停解决就要上告打官司。朱熹在信中表明 了维护作者自身权益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印刷作坊要求政府 出面,禁止别人翻刻自己的印版,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一些宋版 书上,记载了当时一些这样的事例。例如刻印在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的 王储的《东都事略》,上有牌记日:〃眉山程舍人刊行。已申上司,不 许覆板。〃 [4]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我国版权实例的记载。祝穆的《新 编四六必用方舆胜览》,宋原刻本的自序后有《两浙转运使录白》〃: 两浙转运使录白。据祝太傅宅干人吴吉状:本宅见刊《方舆胜览》及 《四六宝苑》、《事文类聚》凡数书,并系本宅贡土私自编辑,今来雕 版,所费浩瀚,窃恐书市嗜利之徒,辄将上件书版翻开,或改换名目, 或以《节略舆地纪胜》等书为名,翻开搀夺,致本宅徒劳心力,枉费 钱本,委实利害。……容本宅陈告,乞追人毁版,断治施行。……〃[4]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盗版很猖獗,书商所用的作伪方法 也层出不穷,或者照式重新开雕,或者把原书改名,或者将几本书重 新拼凑。此外如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贤阅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在线教育信息咨询,在线互联网信息咨询,在线期刊论文指导

认证主体成都贤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8KRKR6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