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海防炮台形制及历史作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大湾区海防炮台形制及历史作用 ? ? 黄利平 粤港澳湾区位于广东海岸线中部,历史上属于广东海防“中路”,其中心位于华南门户广州的入海口。这个湾区自康熙二十多年以后就开始设立炮台,以后越来越多,从今香港的九龙寨到珠海的前山寨都属广东水师,由驻扎在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统辖。从文物遗存的角度看,众多历史上的海防炮台遗址是其显著的特色。这些炮台中除明代大鹏所城外,其他多是清代炮台,基本完整、尚存原貌的有清初(康熙)惠州大星山炮台、深圳赤湾左炮台;清中期(咸丰、同治)的江门新会崖门炮台、虎门威远月台和清晚期(光绪)的东莞虎门和广州南沙西式炮台三部分。各期炮台建设背景、目的、形制有极大差异。目前对广东清代炮台的研究相对薄弱,由此产生了很多问题:如设8门炮的炮台在康熙时期就是大型的炮台,而同样数量的炮台在嘉庆、道光时期却绝对是小型炮台。更有甚者是将光绪时西式炮台误认为是鸦片战争时的炮台等。在清代不同的时期,随着海防任务的不同和火炮性能的阶段性发展,沿海炮台形式也有相应的随之改变,其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粤港澳大湾区现存清代炮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 康雍乾时期的早期炮台 清康熙初年以前在广东实行迁海,即沿海八十里内的人须全部迁入内地,房屋等其他建筑一律烧毁。原有的那些海防设施如卫、所城等也多被废弃。“界外所弃,若县、若卫所,城廓故址、颓垣断础,髑髅枯骨,隐现草间。”[1]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广东沿海地区没有人烟,更没有海防工事。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复业展界后,在重要海口如虎门开始设立炮台,在康熙二十八年刊印的《东莞县志》卷一〇就记有虎门口的横档、南山和三门等三座炮台,并不是如后来人所说是康熙末年才有的虎门炮台。至康熙五十七年实施南洋贸易禁令时,在广东沿海实施有海湾就有炮台的海防布局。“康熙五十七年间,前督臣杨琳面奉圣祖仁皇帝指援方略,题请於各属海口要隘堪以泊船登岸,凡有淡水可取之处,均相地堡添设,改筑炮台、城垣,共一百一十六座。安置炮位,派拨官兵防守。迨后,又经历任督臣题请,添设炮台一十七座,而沿海一带棋布星罗,防范极为周密。”[2]粤港澳湾区惠州大星山炮台、深圳赤湾左炮台即是这时所建。 大星山炮台位于捻平半岛的南端、惠东县港口滨海度假区大星山山顶,东、西、南三面临海。居扼守红海湾和大亚湾之势。炮台依山势西高东低,东段狭长,西段平面呈椭圆状,开一门。8个炮位设在炮台的东西两端与墙体相连并高于墙体的墩台上。周围墙体用岩石砌筑。周长295米,高度在3米至4米,厚度2米至2.5米不等。 赤湾左炮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赤湾东侧鹰嘴山顶,平面呈长方形,开一门。6个炮位设在与墙体相连并高出墙体的墩台上。周围墙体用夯土筑成。周长26.2米,高度在3米至4米,墩台高4.5米。靠北面用花岗岩条石置一东北向的门。(见图1) 图1 赤湾左炮台平面图——引自萧国健《关城与炮台》。香港市政局,1997年版,第56页。 两台的共同特征是:选址相同,都是在海口及海湾旁三面临海的山上;城堡式高墙独门;单一材料,石材或夯土;架炮的墩台高出墙体、无垛墙。可见是严格按照了主持修建炮台的两广总督杨琳的设计:“悉心筹画,於临海山梁,据三面之险,相度形势,建立堡城。自八十丈以下,至二三十丈不等。安兵自八十名以下,至三四十名不等。城内俱筑实心高台,不用垛口,高出城墙垛口之上,眼界瞭亮,运用炮位,三面应手。上设大炮数位,建造营房,官兵防守……以高临下,遇有贼船,开炮打击,立成齑粉,一台之设,胜于兵船数十;一堡之兵,可当劲卒千余。尚何奸徒不望风生畏,敢于海面游奕哉!”[3]香港萧国健说:“清初建筑之炮台要塞,多为位于视野广阔、射击便利、及能居高临下之险要地点。炮位部分为一高台,多作长方形,亦有作圆形,为岩石叠砌,中加灰沙土,增厚坚固。炮台部分与营盘部分联结;营盘作长方形,亦有作梯形,此盖依地势而定;开一门,四周围墙约5米高,厚2米;墙顶建有垛口,营盘内建有营房、火药库、子弹库及演武厅。”[4]除配炮数量部分缺漏外,可以说是对这时期炮台形式比较全面的论述。作为炮台这种军事工程,火炮的安设显然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因此火炮安放在加厚炮台边墙而形成的无垛墙、无顶盖的高台上的严密的城堡式样,是这时期炮台的主要特征。城堡式炮台显然是重在防备陆上之敌的攻击,主要目的是占据海湾的高地以控制整个海湾,实际无法控制进出海湾的航船。嘉庆十九年(1814),总督蒋攸括奏称:“其横档炮台,原建地势较高,从上临下施放,炮力不得势。”[5]所谓“查设立炮台,原以资防守,而壮声势。”[6] 清初炮台是当时维护沿海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设施,也是落实清廷海洋政策的基础力量,在平定海盗、削除广东沿海地区反清势力、防止走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嘉道咸时期的中期炮台 清嘉庆以后,国际局势动荡,随着海外商业贸易的持续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