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石坝课程设计
44 -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土石坝课程设计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班 级: 水电XXXX
姓 名: XXXX
学 号: XX
指导教师:
成 绩:
目录
TOC \o 1-2 \h \z \u 一、 基本资料 - 1 -
1.1 坝址区自然条件 - 1 -
1.2 坝址区地质条件 - 2 -
1.3 建筑材料物理力学指标 - 3 -
1.4 其它资料 - 4 -
二、 枢纽布置 - 5 -
2.1 坝型选择 - 5 -
2.2 枢纽建筑物及其布置 - 6 -
三、 剖面设计 - 8 -
3.1 坝顶高程 - 8 -
3.2 坝顶宽度 - 13 -
3.3 坝坡 - 13 -
3.4 坝底宽度 - 13 -
四、 土料设计 - 14 -
4.1 土料设计 - 14 -
4.2 填筑标准设计 - 15 -
五、 防渗排水设计 - 16 -
5.1 渗流计算(电算) - 16 -
5.2 渗透破坏验算 - 24 -
5.3 排水设施选择 - 25 -
六、 土石坝稳定计算 - 26 -
七、 土石坝的地基处理 - 33 -
7.1 土石坝的坝基清理 - 33 -
7.2 土石坝的防渗处理 - 34 -
八、 土石坝两岸连接建筑物设计 - 34 -
8.1 土石坝与坝基的连接 - 34 -
8.2 土石坝与岸坡的连接 - 35 -
九、 土石坝细部构造设计 - 35 -
9.1 坝顶 - 35 -
9.2 防渗体 - 36 -
9.3 排水设施 - 37 -
9.4 护坡与贴坡排水 - 37 -
主要参考文献 - 40 -
基本资料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的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属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为40000m3/s(三门峡水库不控制的情况下)。水库防洪限制水位275m,总库容126.5亿m3,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正常运用期的保证出力为30万千瓦。
1.1 坝址区自然条件
小浪底工程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的出口,上距三门峡水库130km,下游是黄淮海平原。坝址处河道自西向东,水面宽约200m,河床底宽400m~600m,河床最低高程约130m,河滩分布在南岸。距离地面十米处的风速为15m/s,吹程为6km。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挡水建筑物要求按8度地震烈度设计,非挡水建筑物设防烈度为7度,峰值加速度为0.215g。混凝土与基岩之间的抗剪摩擦系数f=0.65。
由于受地形、气候、产流条件的影响,黄河径流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大部分径流来自兰州以上及龙门到三门峡区间。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影响,黄河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很不均衡。干流及较大支流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每年3月份-6月份,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0%-20%,小浪底水利枢纽控制黄河90%的水量。
黄河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发生时间为6-10月,其中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发生时间,兰州以上一般在7月-9月,三门峡-花园口之间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黄河洪水的洪峰形式,上游为矮胖型,洪水历时较长,洪峰较低。中游洪水形式为高瘦型,洪水历时较短,洪峰较高。
小浪底枢纽2000年水平年设计多年平均年径流为277.6亿m3,设计年均输沙量13.5亿t,年平均含沙量48.6kg/m3,在天然情况下汛期7月~9月来沙量占85%。不同频率的洪峰流量见下。
表1-1 不同频率的洪峰流量表
频率
0.01
0.1
1
洪峰流量(Q/m3)
52300
40000
27500
黄河径流的泥沙含量居世界首位,多年平均含沙量37.6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13.51亿T。在一年之中,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干流站7-9月沙量占全年沙量的80%左右,支流站接近100%;汛期沙量又集中在几次暴雨洪水之中。黄河泥沙约有1/4沉积在下游河床,致使下游河床每年以10cm速度抬高。小浪底水利枢纽控制近100%的沙量。
1.2 坝址区地质条件
小浪底工程坝址河床覆盖层最深达74m。坝址区出露基岩为二、三叠系砂岩和粘土岩互层,坝址左岸岸坡较陡,由紫红色砂岩夹薄层粘土岩组成,基岩出露高程为290m~300m,出露的地程其上为黄土覆盖,厚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