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氏迪光录》中的平亮寨史料
《龙氏迪光志》是清朝龙绍纳编撰的。龙氏为黎平大族,“忠臣、逸士、孝子、贤媛,代不乏人”(吴师贤《木斋先生墓志铭》),为了让先辈“风轨德音”不致湮没,绍讷“拾旧闻、网罗散佚”,“悉心编辑”,花几十年功夫,撰成《龙氏迪光录》八卷,取“迪惟前光”之意(《龙氏迪光录·龙氏家乘序》),也可理解为“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
一、 清初期人文景观组织
龙绍讷(1792-1873),字廷飏,号木斋,晚号竹溪,清黎平府锦屏县亮寨司人。父亲龙超,太学生。绍讷五岁丧父,九岁失母,由长兄绍轲抚养长大。绍讷天资颖异,读书过目成诵,“长为文,矫矫不群”,十七岁“应童子试,冠一军”(吴师贤《木斋先生墓志铭》),入学为秀才,不久就获得奖学金,岁试均列优等,但乡试多次落第。
道光十六年(1836年),贵州学正贾亮侪视学到黎平,读到绍讷的诗文,对黎平府学教授李云庵说:“讷文、赋并佳,经艺尤绝,可冠通省。”贾学使回省城向巡抚贺长龄谈及,贺中丞嘱粮道致书促赴贵山书院肄业。当时书院山长文舒曜,系湖北名宿,见绍讷文,叹赏不已,一时有“龙之为灵昭昭”之誉。
十七年(1837年)乡试,龙绍讷中举,同科有遵义诗人郑珍。次年,龙绍讷赴京会试,失利。以后几经京试,均未能中的。绍讷年过五旬,遂绝意仕进,于乡间开馆授徒,琢育后辈,并致力于诗文创作和学术研究,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初一日辞世,享年八十一岁。平生著述有《亮川前集》二卷、《续集》二卷、《试帖》二卷、《文集杂荐》四卷。
光绪四年(1878年),绍讷遗著由其子世衔等刊刻行世。由于印数有限,地处边远,龙绍讷的著作流传并不广泛,省内各家图书馆已难寻其刻本。20世纪80年代,锦屏县方志办的同志去亮寨司寻访,在绍讷后裔龙源先生处寻得《亮川集》四卷,为龙氏诗文集,《龙氏迪光录》八卷仍存于世,另有二卷《试帖》刻板一百块。锦屏县方志办组织姚炽昌、欧阳克俭、龙连云将《亮川集》点校,于1993年铅印散发,由此引起学术界注目。
二、 首:“客”至“序”
谱牒也称族谱、家谱、家乘、通谱,综述一姓之起源、繁衍、迁徙、分布状况,中国有着悠久的谱牒历史。《史记·太史公自序》云:“维三代尚存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这是我们看到的关于“谱牒”最早的文献出处。
《龙氏迪光录》由《亮川集》作者、举人龙绍讷重新纂修,原本保存于锦屏县亮寨司龙家。1990年12月,由黔东南州锦屏县方志办借出,县档案馆复印,复印本缩小为原本的82%。
《龙氏迪光录》共八卷,一千六百五十页,有部分已被虫蛀,此八卷家谱,内容分列如下:
首卷除衔名外,由目录、凡例、序、年表、图五部分组成。其中旧序十九首,新序三首;图有服图五、袭替图、七家八家九家十家图四、衣冠图、司属全图、居宅图、宗祠图、东山太庙图、邱墓图共二十三,共38幅。
卷一由君恩第一、祖德第二两部分组成。君恩中有制、诰命、谕、委牌、札付、功牌、疏,共12篇;祖德中有训、戒、杜篡篇、训言、家训、传家殷监、约,共7部分。
卷二由地灵第三、人杰第四两部分组成。地灵由邱墓、祠庙、山川古迹形胜附、管辖废宅驻屯附、丁粮夫役吏目附、桥梁亭台坊表界至塘步市肆附、风俗、土产、衙署工廨附、公学组成;人杰由忠靖附录死事、孝友、方正、节烈、耆寿、文学、仕宦荐举附、科第、明经、俊秀流品附、术艺、术道流寓附、传共三十一组成。
卷三由旧典第五独立成卷。包括仪注、陈设、祭榜、对联、乐章、祝文四首、家规、图册、号纸、印式、履历三道、字派、东山谱系、岩壁谱系、大龙谱系、东山谱例、东山创建、东山典礼、龙堂老藁、藕塘龙氏谱节录。
卷四由遗文第六独自成卷。其为六册家谱之最厚者,内容最为丰富,有序五首、记九篇、碑记二篇、碑文三篇、上梁文、寿文二篇、帐文二篇、祭文三冢图附、启二篇、禀呈二篇、引四篇、书后、论二篇、考十四篇、书、墓志并铭共三篇、纪十篇、传二篇、跋二篇、寓言设论、诗五古二十一首、七古五首、五排一首、七律十四首、七绝十一首、五绝二首、赋六首、地课三冢图附、案卷三宗。一共有135篇(首)。
卷五、六、七分别为谱系上、中、下:谱系上“自始祖起至文字派止”;谱系中“自起字派起至绍字派止”;谱系下包括“自世字派至末”、“异姓承继支派”、“七房宗派图共十九”、“跋”、“识”。记载了自洪武四年龙政忠始祖从征白岩塘、铜关、铁寨等处有功世袭亮寨长官司正长官至同治三年安字派的所有谱系。并有系谱图19幅。1
三、 《龙氏迪光录》一般谱序的特点
本着“载其事”的目的,《龙氏迪光录》有别于一般族谱“列其名”的特点,除了众多序言将修谱之“子姓昭穆咸载而不失其伦焉,虽百世可知也”(《龙氏迪光录·龙氏老谱蔡序》)的重大意义从各个角度表述充分外,《龙氏迪光录》还具有其他一般族谱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一) 《龙氏迪光录》简介
家族史与国史、方志一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