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戏曲戏曲价的演变
从明代到清朝中期,这是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研究明清戏曲的发展状况,戏价是一个较少被人注意的问题。所谓戏价,是指职业戏班演出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雇价,也即戏班演出的要价;一是赏银,即戏班在表演过程中或表演结束后所得到的额外赏赐,一般是赏赐银钱,偶尔也有衣服鞋袜之类的物品。赏银的多少则视乎戏班的档次与主人的身份而定。明清时代,无论是官宦人家的宴请堂会还是乡村的赛社祭祀,大多都是请职业戏班演出。因此,职业戏班的戏价,实际上也影响到戏曲的发展。厘清这一问题,无疑将对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状况有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由于清中叶以后出现包银制度,戏价问题复杂化,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从明代开始到清代中叶的戏价收入。
一、 戏价的分化
明初至中叶的戏价,文献记载不多,从笔者所掌握的若干材料来看,一直到万历以前,戏价多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万历进士、苏州吴江人陆文衡记载:“苏州素无蓄积而习于侈靡。……万历年间优人演戏一出止一两零八分,渐加至三四两、五六两。今选上班至十二两,若插入女优几人,则有缠头之费,供给必罗水陆,此尤妄耗者也。俗尚如此,末流安可砥柱。”(卷4,P67)由陆文衡的记载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从明初到明中期戏价应该都没有太大波动,大概也就一二两银子的水平。《金瓶梅词话》里的描写也印证了这一点。书中第七十八回一个海盐戏班为西门庆家唱了一下午,得到“二两银子唱钱,酒食管待出门”。值得一提的是“缠头”这个词。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借“缠头”之名指称赠与她们的财帛。对歌妓女优来说,给她们的雇价或额外的赏赐都可以叫“缠头”,因此后世有时就用缠头来代指戏曲歌舞的报酬。
嘉隆时期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记载:“(林小泉)公余多暇日,好客,喜燕乐,每日有戏子一班,在门上伺候呈应,虽无客亦然。长吴两县轮日给工食银五钱。戏子既乐于祗候,百姓亦不告病。”(卷13,P109)林小泉嘉靖初年任苏州太守,他看戏的代价是每日给一班戏子五钱,因其中还包括了酒食钱,故五钱银还不算纯粹意义上的雇价,但就是这样的价格已令一班戏子十分乐意了,它也不会给县里的百姓造成太大的困扰,应该就是社会上一般的戏价水平。
万历以后,戏价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部分地区雇价开始上涨,逐渐达致一出戏十几两银的地步。《叶天廖年谱·别记》曾载云:“壬申(1632)五月,正青苗播种之时,……各处设台演戏。郡中最有名之梨园毕集吾邑。北则外场书院前,南则垂虹亭、华严寺,西则西门外,东则荡上。一日斋筵及梨园供给价钱费三四十金不止,总计诸处一日百五六十金矣。”(P206)由这种奢侈的规模来看,一日一台戏的戏价必不会少于十几两银,加上斋筵和其他开销,一处就要三四十金,为演戏而付出的花销太过巨大了。有几个数字可以与此戏价做一个对比。万历年间的油坊手工业者的工资是“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卷7,石门镇彰宪亭碑记),也即一天二分银,这是当时所有手工业者中最高的工资,比丝织业的雇工还高一倍。而当时的米价“以二钱为常”,油坊工人十天的工价才买的起一石米,相较之下江南的戏价的确太高了。
明末的天灾人祸也使得这种漫天要价具有市场。明末诸生、长洲人徐树丕《识小录》云:“初,京师有疙胆瘟,因人身必有血块,故名。甲申春吴中盛行,又曰西瓜瘟,其人吐血一口如西瓜状,立刻死。一时巫风遍郡,日夜歌舞祀神。做一台戏,一本费钱四十千,两年戏贱,亦抵中金十四金矣。”(卷4,P87)甲申是崇祯十七年,当时的四十千钱有多少呢?据《明神宗实录》卷570记载,万历四十六年时,“南京银一分钱十文”,万历以后虽然更加银贵钱贱,但崇祯时的四十千钱至少还是值二十两银。由这点来看,戏班在瘟疫时期的叫价无异于趁火打劫了。
如此高昂的戏价自然也使有识之士啧啧称奇,大为忧虑。徐树丕在《识小录》卷4“吴优”条评论崇祯十四年(1641)的吴中奇事:“吴中几十年来,外观甚美,而中实朽然。至近年奇荒之后,即外观亦不美矣。而优人鲜衣美食,横行里中。人家做一本戏,费至十余金,而诸优尤恨恨嫌少。甚至有乘马者、乘舆者、在戏房索人参汤者,种种恶状。然必有乡绅主人之家,惴惴奉之,得一日无事便为厚奉矣。屠沽儿家以作戏为荣,里巷高致,此辈益肆无忌惮。人言吴儿痴,岂不信然。”(卷4,P85)在明末年年灾荒、衣食难继的情况下吴中居然还为一本戏花费十余金,如此的奢侈风气助长了艺人的蛮横态度。徐树丕的惊叹同时也说明:吴中十几两银的戏价让人目瞪口呆,其他地方的价格必不会高的如此出奇。结合以上几则材料来看,一本戏一二十两的价格基本上只出现在全国经济最繁华、风气极奢侈的江南苏杭一带,而且应该是“上班”即顶级戏班才要的起的价码。因此这一戏价不能说明全国的一般水平。那么明后期的一般戏价到底为多少呢?
在山西的洪洞县广胜寺明应王庙中有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金应知应会专项考试复习测试题.doc VIP
-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课件.pptx VIP
-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docx VIP
- 矿用本安型无线网络摄像仪使用说明书.doc VIP
- 国外心理危机干预研究.pdf VIP
- 足球中的物理知识PPT课件.pptx VIP
- 新人教版(2022新课标)英语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Stater Unit1 第一课时.pptx
- 手术区域皮肤消毒PPT大纲.pptx VIP
- KDW127-12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使用说明书资料.pdf VIP
-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第2框《滋养心灵》教学课件(2024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