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贾谊的尊王ssh夷思想
秦汉时期,中国从春秋时期的分裂走向统一。适应这种大一统的需要,以汉儒为首的思想家、政治家们对先秦以来的大一统思想和华夷观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进一步的发展,为事实上已经出现的大一统局面大造舆论和提供理论依据。在民族问题上,他们一方面强调“华夷一统”、“用夏变夷”;另一方面,面对“夷狄”(主要是匈奴)的侵扰,又高举起了“华夷之辨”、“尊王攘夷”的旗帜。儒家传统的民族思想便在这新的形势下得到发展,并形成了颇具特点的汉代特色。本文拟通过对他们中间的几个重要代表人物——贾谊、董仲舒、何休的大一统思想和华夷观的剖析,来揭示这一特点。
一、 贾第一,“三表”、“五锚”之术:“与土壤侵害”的对比
贾谊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学界对他的研究可谓不少。但或许是由于他提出了不切实际的“三表”、“五饵”之术的缘故,他的民族思想并无引起多少重视1。笔者以为,贾谊的民族思想是其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贾谊民族思想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强烈的“尊王攘夷”意识。
汉朝从建立伊始,就不断遭到匈奴的侵扰。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平城之役后,汉朝廷采纳娄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双方约为兄弟,汉嫁宗室女与匈奴,开放关市,并每年送给匈奴大批丝绵酒食等物。但即使如此,匈奴仍时而南下,骚扰汉的边境,杀掠人吏。67-71
贾谊对匈奴侵汉非常愤怒,对汉朝廷的和亲政策也极为不满,认为这是一种“倒县(悬)之势”。他强烈呼吁维护汉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消除匈奴对汉朝造成的威胁: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是倒县(悬)之势也。28-29
古之正义,东西南北,苟舟车之所达,人迹之所至,莫不率服,而后云天子。德厚焉,泽湛焉,而后称帝。又加美焉,而后称皇。今称号甚美,而实不出长城,彼非特不服也,又大不敬。边长不宁,中长不静,譬如伏虎,见便必动,将何时已!昔高帝起布衣而服九州,今陛下杖九州而不行于匈奴,窃为陛下不足。……可为流涕者此也。29
匈奴侵甚侮甚,遇天子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无已也。以汉而岁致金絮缯彩,是入贡职于蛮夷也,顾为戎人诸侯也。势既卑辱,而祸且不息,长此何穷?陛下胡忍以帝皇之号特居此?33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为汉天子“杖九州而不行于匈奴”窘况的不平,对匈奴“遇天子至不敬”行为的愤慨。这种不平和愤慨,即来自于他强烈的“尊王攘夷”意识。因此,他强烈呼吁尽快解决匈奴问题,明确地说武帝若听从他的计策,可以“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如此,则“俛视中国,远望四夷,莫不如志矣”29。 而贾谊的“计策”,就是所谓的“三表”、“五饵”之术。
所谓“三表”,一是“以事势谕天子”之信,“使匈奴大众之信陛下也”;二是“以事势谕天子”之爱,使匈奴大众“以为见爱于天子也,犹弱子之遌慈母也”;三是“以事势谕天子”之好,“令胡人之自视也,苟其技之所长与其所工,一可以当天子之意”。而所谓“五饵”,一是以锦绣华饰以坏其目;二是以美味佳肴以坏其口;三是以音乐舞蹈以坏其耳;四是以财富厚赏以坏其腹;五是厚待胡人贵族及其子弟以坏其心。贾谊说:
故三表已谕,五饵既明,则匈奴之中乖而相疑矣。使单于寝不聊寐,食不甘口,挥剑挟弓,而蹲穹庐之隅,左视右视,以为尽仇也。彼其群臣,虽欲毋走,若虎在后,众欲无来,恐或轩(斩)之,此谓势然。其贵人之见单于,犹迕虎狼也,其南面而归汉也,犹弱子之慕慈母也。其众之见将吏,犹噩迕仇雠也,南乡而欲走汉,犹水流下也。将使单于无臣之使,无民之守,夫恶得不系颈顿颡,请归陛下之义哉?此谓战德。32
贾谊试图通过他的“三表”、“五饵”之术来“与单于争其民”,从而达到瓦解匈奴的目的,这被后人笑为是一种不切实际甚至是迂腐的幻想,如班固就说“其术固以疏矣”2265。但在当时却有人认为这是极有可能的事,如被汉文帝派去“和亲”却投靠匈奴的中行说,在劝老上单于拒绝接受汉朝的缯絮食物时就说道:“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2899从实际情况看,匈奴与汉的经济文化交流越多,也就越容易产生亲汉倾向,甚至会出现“用夏变夷”的结果。《史记》卷一一〇《匈奴列传》载,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2904其中“厚遇,通关市,饶给之”,都是“五饵”涉及到的内容。
贾谊的“三表”、“五饵”之术,基本上是儒家一贯主张的“修文德”、“来远人”、“怀柔”四夷的民族思想的应用,也就是他所说的“战德”、“以厚德怀服四夷”。但是,其中也掺入了法家“术”的成分。贾谊将他的“三表”、“五饵”建议称之为“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