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退耕还林政策背景、内容与效果第十三组 背景 内容 效果 背景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所制定的。具体可分为环境背景和历史背景。 环境背景 历史背景 环境背景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36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5%;沙化土地面积已达174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2%。造成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人们盲目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沙进人退,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据全国土地资源调查资料,全国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就达606万km2。毁林开荒虽然增加了些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但在生态环境方面却付出了巨大代价。由于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已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多达20多亿吨。 据调查确认,城市中大气环境指数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40%左右,国土面积的30%以上有酸雨现象。据说造成酸雨的氮氧化物和硫磺氧化物等物质借风向流动,给日本及朝鲜半岛等上空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另外,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骤增(占世界14%)、严重的水质污染(七大水系中有70%存在重度污染)、水源不足(400座城市以上为缺水状态)、沙漠化的扩展、沙尘暴及黄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等诸多问题,可以说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陷入危机状态。 历史背景 在当代,中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吃饭问题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其实,早在1952年,周恩来总理曾经签发了一个文件,他在那个文件上加了一段话:“由于过去山林长期遭受破坏和无计划地在陡坡开荒,使很多山区失去涵蓄雨水的能力,首先应该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带有计划地封山、造林、种草和禁开陡坡。 ??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1997年开始,延安市大胆推行四荒地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在延长农民耕地承包期、稳定承包关系的同时,出台了划定责任山(沙)、荒山(沙)承包、四荒地使用权拍卖等政策措施,有效调动了农户承包四荒、投入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到1998年底,全市共拍卖四荒地485.01万亩,初步治理322.78万亩。产权关系的明晰,使农民心里更踏实,也敢于投资了,全市有11万农户购买四荒地,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比每年国家财政给延安革命老区各种补贴的总和还要多。延安市四荒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 1997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同志,深入延安、榆林有关县区,就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问题进行了调研。1997年8月5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从根本上改变陕北的脆弱生态环境。提出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伟大构想。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状况,国家启动了我国生态建设中涉及面最广、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8月,朱镕基同志来延安考察后,明确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生态建设政策措施。时隔四年后,朱镕基同志第三次到延安考察,当从飞机舷窗俯视延安大地一片绿色时,高兴地说:没想到延安的绿化会这么快,变化会这么大。1999年以来,延安市13个县(区)全部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341.8万亩,分别占陕西全省的42%和全国的10%,随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陕北黄土地全面实施。 1999年秋季,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率先开始。“树上山,粮下川”,“用粮食换林草”——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国的乡村就出现了这种全新理念的标语。2000年3月,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在17个省(区、市)正式启动;2002年在全国215个省(区、市)全面铺开。 退耕还林政策内容 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之一 ,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持续关系到中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退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