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1.重要人物,观点
①施拉姆
②麦克卢汉
2.传播学的欧洲渊源,几个社会学家的观点
①孔德英国社会学创始人《实政政治体系》客观描述了人类思想
发展逐级向上的阶梯特征,深刻揭示了人类思想传播由唯心走向唯物、
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基本规律。
②塔尔德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他用发明和模仿这两个因素的作
用来解释一切社会生活现象,宣称人类社会生活是一个发明、模仿、
冲突、适应的循环过程,因而社会需要借助传播进行不断改革。
③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人类不能只用生物和心理特征来解释特定
的社会事实,而应该把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多种社会事实来
解释特定的社会事实,并探寻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曾给传播过程研究给以启迪。如何观察社会现象 :(1 )避免先入为主
的成见;(2 )观察要又外入内、由浅入深 ;(3 )观察结果要能客观
确切地表现 ;
③齐穆尔德国社会也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交流网络才
能被彻底而正确地认识
和理解。人与人通过信息交流组成群体,进而形成社会。社会犹
如一张巨大的无处不在的传播网络。这位后来的传播学者分析人类的
传播网络提供了理论支持。
3.美国传播学的孕育
①杜威信息的社会化责任共享工具
②库利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折射、自我概念形成、 自我发展 “镜中
我”:自我形成的渠道
③帕克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换
④米德首创符号互动论;“自我体”和 “客我体”的社会形成和
传递。
符号互动论:对符号意义的共识和交换,强调语言、副语言等符
号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1 )“主体我”代表每个人本能的、独特的
“自然”特性,而“客体我”代表着自我的社会一面——内在化了的
社会环境要求的以及个人对这种要求的领悟。
(2 )人的自我是在“主体我”与“客体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同
时又在互动中体现。
(3 )两者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4.传播学的产生于确立:
①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
1 )、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五 W 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
内容分析法;
五 W 模式:who 谁 what 说些什么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whom 对谁说 what 有什么效果
传媒的三大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
2)、勒温 (卢因 )美籍犹太人社会心理学家守门理论、把关人观
点 (来 自经济学);团
体动力学;实验法;创立“场论”和“群体动力论”,以及一系
列由实地试验 (实验法)得出结论
3)、霍兰夫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态度说
服理论(传播效果理
论)说明实验使传播研究朝着效果问题的研究方向发展 ,为 “可
说服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理论奠定基础 ;通过操纵变数以测量传播效
果的实验性研究则构成了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
4)、拉扎斯菲尔德美国 《人民的选择》 “有限效果论”;“两极
(多级 )传播论”;数理
(定量 )研究 ;调查研究法
《个人影响力》不仅破除了“魔弹论”的“电台的威力”无比强
大的迷信 ,发现大众媒介的直接效果十分有限的原因 ,而且还发现了
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意见领袖这一特殊人物 ,从而导致了“有
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乃至“多级传播论”的问世,初步揭示
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
有魔力的子弹→电台的威力→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是强大的甚至无
限的
5)、李普曼美国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里的象征性的想
象,这些想象有可能与我们
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舆论学》提出“模拟环境”和“刻板模式”:
模拟环境:就是信息环境,人们常把“模拟环境”当客观环境本
身来看待;大众传媒形成的信息环境(模拟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
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地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