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实;;;;;; 标题是消息的眉目,是对消息主要事实或意义的概括,是消息内容的画龙点睛之笔。消息标题的作用有: 提示新闻内容,揭示事实的实质,帮助读者选择信息,理解新闻主题和增强消息的吸引力。此外,报纸、杂志和网络消息的标题还能够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标题;;;;;; 新华社香港/兰州8月27日电(记者黄茜恬、张玉洁、何问)“敦煌——千载情缘的故事”展览正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展览通过敦煌石窟壁画和文物、临摹绢画和复制洞窟,充分展示了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该展览由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从8月23日开始进行。展览分为“沙漠中的大画廊”“盛世敦煌”“山水传情”等六部分,通过将艺术科技和多媒体技术融入展览展示,增加了观展的趣味性及教育性,让香港观众穿越古今,体验古老敦煌独有的艺术神韵和魅力。
此次展览首次在香港展出榆林窟第25窟的1:1复制洞窟。该洞窟既有唐代气象,也融合了吐蕃文化,折射出丝路多元文明的交往交融。等比例复制洞窟还原了真实洞窟的空间结构,为游客提供了身临其境的参观场景。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展览开幕时致辞表示,这次展览从宗教、艺术和社会多方面重新演绎敦煌文化,并运用多媒体技术令敦煌石窟艺术“活”起来,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元的感官体验。这也是香港的公共博物馆一直以来秉承的使命及信念,为公众带来更精彩、富有趣味性及启发性的博物馆体验。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在开幕仪式上致辞说,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的珍贵史料。多年来,敦煌各界有识之士持续关心敦煌石窟保护。期待此展览让更多香港同胞了解敦煌,一起守护敦煌。
此次展览是继2014年“敦煌——说不完的故事”、2018年“数码敦煌——天上人间的故事”后,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与敦煌研究院第三次合作办展。展览将持续展出至今年11月21日。
(录自新华网2022年8月27日);;;;;;真实性;;; 选择典型是通讯写作的第一步,从大量搜集的材料中精心挑选,选出具有时代风貌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此深刻、集中、鲜明地表现主题。凡是优秀的、为读者喜爱的通讯,无一不是因其鲜明的时代特点、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而赢得读者的。;杨叔的脱贫日记
杨叔的屋里,那新刷的箱柜就在窗前,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是杨叔最爱的红色。再过10天,就是2021年了。杨叔坐在炕上,慢慢翻看着之前的日记:“2020年农历三月十二,继宏放弃休假日,驱车亲临亲躬,自费(买来)床单,为我家整理了床铺;又腰系油布,以童年时初学之娴熟油漆活技术,执刷子刷新了垃圾堆似的两柜一箱,使之鲜红,焕然一新。”
在杨叔的眼里,这鲜红既是对贫困的作别,更是对焕然一新生活的迎接。
2016年农历三月初一 晴
帮扶干部来了,也重燃了希望
73岁的杨叔是宝鸡市金台区硖石镇车辙村五组村民杨思笃,宝鸡市金台区住建局扶贫干部朱继宏扶贫五年来,一直叫他杨叔。
杨叔身材单薄瘦小,但是腰板直挺,看着硬朗。他常着一身蓝色布衣,干农活时,手脚麻利,额头上的汗珠在黝黑皮肤的映衬下闪闪发光。只上过小学的杨叔还是个文学爱好者,村子里能沟通的人少,他就写日记。油盐酱醋、酸甜苦辣,都被他写进日记里,洋洋洒洒,竟也写了14本。; 为了摆脱贫困,杨叔辛苦了一辈子:种粮食,他比别人流的汗多,每亩地总能多打一二百斤麦子,却卖不了几个钱;种苹果,他比别人精心,却遇到市场行情不好;养牛,辛辛苦苦养大一头牛,卖的时候却被贩子坑了;好不容易拉扯大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工地因工身亡,小儿子在打工时胳膊骨折……
“我的精神一下子垮了,别说脱贫了,一家人都养不活。”杨叔说。2014年12月,杨叔家被定为贫困户。
“2016年3月1日,帮扶干部朱继宏来到我家,先是核实家庭各项农副收入,后谈及脱贫措施……他拿起扫帚,清扫了庭院卫生。”这是杨叔的一页日记,他的生活从这一天开始改变。
初来乍到,如何帮扶杨叔,朱继宏心里也没底。但是,俩人喜欢文学和写作,能说到一块去,聊着聊着,朱继宏就说中了杨叔的心事:大儿子去世了,怎样才能尽到爷爷的责任把三个孙儿养大?
朱继宏受到触动,渐渐有了帮助杨叔发展产业来脱贫的想法。可是,杨叔夫妻年老体弱,能干什么呢?
“经过多次走访,我发现,车辙村耕地少、林地多,自然环境优美,经常有市民来郊游。杨叔老两口可以管护苗木、散养土鸡,向游客出售土特产。”朱继宏说。
杨叔采纳了这个建议。很快,帮扶项目启动,补助资金到位,仅个把月时间,他就在7亩地上种下了白皮松、花椒、核桃苗。金台区住建局还给车辙村每户贫困户赠送了20只乌鸡雏。
树苗和雏鸡让杨叔忙碌起来,他渐渐走出了老年丧子的悲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