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降水入渗工程.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降水集蓄工程;;降水蓄渗工程的作用;降水蓄渗工程:是指针对建设屋顶、地面铺装、道路、广场等硬化地面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所采取的雨水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利用等措施。该措施既可有效利用雨水,解决人、畜用水,也可以减少地面径流,防治水土流失。 项目建设可能导致地面漫流大大增加,排洪量加剧,河流汇流量暴涨,加剧防洪压力。因此,项目建设采用降水蓄渗工程,具有改善局地水循环、节约用水、减免雨洪灭害等重要作用。;1. 降水蓄渗工程的作用;挡土墙设计步骤 ;2. 降水集蓄工程;2. 降水集蓄工程;蓄水设施类型 ; (1).截水沟: 类型 ;3. 蓄水设施类型; (3).涝池: 在地面挖坑或在洼地筑埂,用以拦蓄地表径流和泉水。;3. 蓄水设施类型;3. 蓄水设施类型;3. 蓄水设施类型;(4).鱼鳞坑: 鱼鳞坑是陡坡地(45°)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多挖在石山。 区较陡的梁峁坡面上,或支离破碎的沟坡上。由于这些地区不便于修筑水平沟,因而采取挖坑的办法分散拦截坡面径流。;(5).水窖: 修建于地面以下并具有一定容积的蓄水建筑物叫水窖。;3. 蓄水设施类型;3. 蓄水设施类型;3. 蓄水设施类型;3. 蓄水设施类型; 降水入渗工程;1. 降水入渗工程的类型;(1)、渗水管: 渗水管是多孔管材,雨水通过埋设于地下渗水管向四周土壤层渗透。其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少,管材四周填充粒径20-30mm的碎石或其他多孔材料,有较好的调蓄能力。 缺点:发生堵塞或渗透能力下降时,很难清洗恢复;不能利用土壤表层的净化作用。 该方法对水质有一定要求,应不含悬浮固体。 ;(2)、渗水沟: 渗水沟是采用多孔材料或是自然的带植物的浅沟,底部铺设透水性好的碎石。 屋顶花园+浅草沟雨水处理系统是典型的雨水渗透处理利用系统。屋面雨水先流经屋顶花园进行渗透净化,而后与道路雨水一并进入凹式绿地,流入浅草沟。 浅草沟由上至下可分为2层,上层为种植草类植物的浅水洼,下层为渗透渠。通常水洼层铺设活土,深度不超过0. 3m,通过土壤与植物的处理作用净化雨水,同时种植的植被绿色可以很好融入到建筑周围的生态景观当中。;1. 降水入渗工程的???型; (4)、渗水洼塘: 渗水洼塘即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进行雨水渗透,补给地下水。 渗水池塘一般是人工修建的比洼地深的雨水滞蓄和入渗设施,其周围一般种植树木,也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5、渗水浅井: 渗水浅井类似于普通的检查井,但井壁做成透水的,在井底和四周铺设10-30mm的碎石,雨水通过井壁、井底向四周渗透。 其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和所需的空间小,便于集中管理;缺点是净化能力低,不能含过多的悬浮固体,需要预处理。 适用于拥挤的城区地面和地下可利用空间小,表层土壤渗透性差而下层土壤渗透性好的场合。;内容小结: 降水入渗工程便于在城区及生活小区设置,对于我国大城市和开发区及大型开发建设项目,由于地面硬化、地下水开采过度等导致水循环破坏,通过降水入渗工程,既可补充地下水,又可以减少泄洪径流、减轻城市防洪压力。 项目建设可能导致地面漫流大大增加,排洪量加剧,河流汇流量暴涨,加剧防洪压力。因此,项目建设采用降水蓄渗工程,具有改善局地水循环、节约用水、减免雨洪灭害等重要作用。; 集流场规划;;集流场面积的确定;首先考虑利用现有的集流面,尤其是透水性较弱的表面如天然坡面、场院、道路路面等; 生活用水的集流面应尽量先利用屋面; 修建人工防渗集流面时应优先考虑就地取材,并尽可能不破坏原有植被; 选择集流场时应尽可能和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利用荒山坡地作为集流面,并按设计要求修建沟道截流坝,把水引入蓄水设施; 利用山坡地作为集流场时,要考虑依地势每隔20~30m沿等高线布置截流沟; 因地形条件限制,集流场远离蓄水设施时,应考虑修建渠道输水,确保工程能够长期使用; 集流场与蓄水工程的结合部一般应规划有沉沙池; 考虑工程综合运用,如灌溉结合人畜饮水、发展庭院经济等;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有利于工程技术发展与效益提高的可持续性。;单位面积年集水量的确定:全年单位集水面积可集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W——保证率等于P的年份单位面积全年可集水量,m3; K——不同材料集流面全年集流效率,%; Pp——设计保证率P的年降水量,mm。;集流场面积的确定: 根据水利水文计算确定出年集水量后,可用下式推求集流面积: 式中:S——集流场面积,m2; ——设计年集水量,m3; ——设计保证率P的年降水量,mm; K——不同材料集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