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课件--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VIP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同步课件--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联系而形成的相互关系。国家关系: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国家关系,则是专门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多元一体民族格局,对外交往扩大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形成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华民族大团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时空坐标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2、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秦朝 汉朝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典客 典属国大鸿胪北击匈奴屯戍政策礼部鸿胪寺抵达琉球册封冼夫人和亲北庭、安西都护府羁縻州与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修长城筑九边理藩院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联姻甘英出使大秦丝绸之路裴矩驻张掖常骏出航赤土国造纸术外传玄奘、鉴真日本遣唐使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明州、泉州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海禁《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闭关锁国“朝贡”外交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朝——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1)中央设官:“典客”“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2)地方管理:①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地方:②南抚夷越,设三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意义:维护了北部边疆的稳定; 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的开发与融合。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2.汉朝典客大行令大鸿胪秦始皇汉景帝汉武帝其实我们都一样(1)中央机构: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典客演变而来)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2)地方:①北方——匈奴西汉初汉武帝东汉初89年朝廷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西迁,无力再犯中原2.汉朝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西域都护府敦煌酒泉张掖武威(2)地方:②西部: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③东北:设护乌桓校尉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沿边屯军将领亦称校尉,如乌桓校尉、西戊校尉、南蛮校尉等。 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2.汉朝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3)边疆政策:屯戍政策方式:①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②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作用:材料:《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分民屯和军屯①抵御匈奴的入侵;②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③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利于边疆开发;④推动了民族交流和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汉朝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时,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婚杂居,互相影响。 5世纪,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融。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北魏孝文帝出行图5.明清时期【知识拓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和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唐朝礼宾图 1971年发掘的陕西乾县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壁画。图中三为唐朝官员正在接待东罗马、高丽使节与代表少数民族使者东罗马使节高丽使节东北少数民族使者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冼英,即冼夫人、谯国夫人。她顺应历史潮流,致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功勋卓著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隋朝 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携带经史、佛经和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和佛像等。文成公主随从的人员中有相当数量的工匠,他们成为传播中原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使者。——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2、唐朝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3、宋朝 辽西夏金辽代官职,分北、南两院,北面治宫账、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其得宜矣。重熙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