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实现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保障每一名学生学习权的学校?如何实现基于探究与协同的高品质学习?如何实现不让任何一名教师掉队,每一名教师都可作为专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学校?
浓缩了学习共同体理论及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原理的心血结晶之作。这一“哲学”使众多学生及教师重新感受到作为“学习的主人翁“的尊严,让学生及教师真正享受到互相学习的喜悦。
2016年以来,伴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飞速发展,学校教育向“创造性”探究”协同”为核心的高品质学习的转型也日渐紧迫。
本书浓缩了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及课堂创造的愿景、哲学及活动系统等全部内容。中国的学校教育正处在向“21世纪型学校“转变,向”以思考和探究为中心的课程“转变,向”协同学习“转变的历史转折点。
学校只有由内而外的改革才能成功。学校改革不允许失败。改革一旦失败,会在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进而使其对教育感到虚无,产生冷漠、怨恨之情。
第一章21世纪的社会与学校
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是以建立“21世纪型学校”为目的的改革。
应对知识型社会,应对多文化共生的社会,应对孕育着贫富差距风险的社会,应对成熟的市民社会。伴随着这些社会变化,知识变得更加综合化、复合化、流动化。为了应对上述变化,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石,培养学生在未来可以持续学习的基本素养,将学生真正作为“学”的主体学习者来培养,并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力、探究力及与他人协同合作的沟通能力。
世界各国均将“公民教育”作为“21世纪型学校”的核心课题之一。“公民教育”是培养世界公民、国家公民、地域公民这三个“公民性”的教育,是将主权者教育、公共伦理教育、问题解决教育、社会奉献教育具体化的教育。
“21世纪型学校”基于”同时追求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的根本原理构想而成。无一不是基于“同时追求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的。
静悄悄的革命
第一,课程由“程序型”向“课题型”转变。其单元由“目标—达成—评价”的活动单位构成。“课题型”课程是基于“主题—探究—表现”的单元构成的课程。各国向“21世纪型学校”转型的尝试,正式通过从“程序型”课程向“课题型”课程的蜕变得以展开的。
第二,同步教学向协同学习转型。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型的“静悄悄的革命”,是伴随着产业社会向后产业社会(知识型社会)过渡而出现的最典型的学校教育领域的变化。基于创造性及探究性学习的知识应用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形成、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沟通能力的形成的“21世纪型教育”的基本需求,成为推动这场“静悄悄的革命”的主要动力。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单向授课的教学模式及以考试与背诵为主的学习,今后将不可能在亚洲地区复活。
第二章学习共同体的愿景和哲学
愿景的优先性
就所有的改革而言,“愿景是第一重要的(vision is the first priority)。学习共同体既是学校改革的愿景,又是学校改革的哲学。究其根本,为何要进行学校改革?学校应该承担的核心责任是建设“有特色的学校”吗?学校改革的核心目的是“提升学力”吗?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吗?抑或是“创造精品课”?并非如此。
学校的公共使命与责任是“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保障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权,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因此,我将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愿景定义如下。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学生互相学习、成长的学校,是培育教师成为教育专家并互相学习、成长的学校,是家长与市民协力参与学校改革、成长的学校。
基于此愿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将实现“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保障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权,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公共使命。
学习共同体的哲学
开放课堂是学校改革的第一步。只要有任何一名教师不开放自己的课堂,所有的学校改革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这是我从多年的失败中汲取的教训。我认为,无论教学实践多么优秀的教师,如果每年不向校内同事开放一次课堂就不具备担任公立学校教师的资格。无论自身的教学实践如何优秀,如果每年的授课一次也不向同事开放的话,教师势必将学生私有化,将教室私有化,将学校私有化,将教学工作私有化。为了发挥学校公共空间的功能,教师须最少一年面向全校上一次公开课,并与所有同事构建起共同培养学生的紧密关系。
民主主义哲学
此处所指的“民主主义”,既非多数表决法,亦非意指政治性手续,而是约翰·杜威定义的“与他人共生的生存方式”(a way of associated living)这一意义上的民主主义。如果无法做到不忽视任何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保障每一名学生都能以固有名称的方式出现在教师话语中得到公平的关注,学校便无法称为民主主义式的学校。那些学校会议上的话语权集中在数名教师身上的学校、以声音大的教师的意向决定学校运营方向的学校、在公开课研讨会上存在不发一语的教师的学校,都无法称为民主主义式的学校。声音大的教师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2 Healthy lifestyle教学设计、反思与研讨.docx
- 《做最棒的老师》读书笔记.docx
- 《最后的巫歌》读后感.docx
-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1).docx
- 《中学课堂教学》读书笔记.docx
- 《指向深度学习的新常态课堂教学研究》研修课题结题报告.docx
- 《贞观政要》阅读笔记.docx
- 《诱思探究》中的教与学.docx
- 《有效教学》读书感悟.docx
- 《英才怎样造就的》读后感.docx
- 2025年天津市冷链物流基地配套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母婴护理会所专业化服务升级路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私立医院医美抗衰中心创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淡化海水在城市道路清洗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环卫厨余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花西子针对户外运动妆容的可行性.docx
- 2025年上海市生物发电于秸秆炭化还田协同发电的可行性研究.docx
- 2025年天津市物造纸在可降解农用地膜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无人值守充电站智能运维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竹荪种植连作障碍防治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