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VIP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

一、单选题

1.唐朝天宝年间以来,大量西域使者、商人在长安留居不返。中央高级官员李泌说:“哪里有外来的朝贡使臣在京师居留几十年而不让他回去的?现在可以借道回纥或者海路回到自己来的地方……人生一世,应当乘时展用,哪里可以做一辈子客人,客死他乡呢!”这表明(???)

A.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封闭 B.政局变动影响对外政策

C.对外交往由陆路转向海路 D.传统的华夷观念的体现

2.白居易在《阴山道》中写道:“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材料表明绢马贸易()

A.丰富了少数民族的物质需求 B.极大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

C.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D.给大唐王朝带来沉重的负担

3.王守仁在贵州、广西任职期间,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并提出“用夏变夷,宜有学校”,让少数民族子弟人书院学习,以“拘集该府县学诸生,为之勤勤开诲,务在兴起圣贤之学,一洗习染之陋”。这一举措意在(???)

A.宣扬心学的理论主张 B.巩固明朝的政治统治

C.促进当地的民族交融 D.强化乡村的基层治理

4.汉武帝为求西域的“天马”,不惜与中亚邻国兵戎相见。宋初,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市马”,“岁仅得五千余匹”。元丰四年(1081年)后,朝廷每年从与蕃部的交易中即可得到两万匹左右的马匹。这一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中原经济优势的凸显 B.宋辽和平盟约的效用

C.民族交往交流的加深 D.王安石变法的前瞻性

5.明太祖积极借鉴元朝灭亡的教训,发布敕谕:“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康熙帝提出“中外一体”思想,强调满蒙汉藏回等民族“有如一体”。据此可知,他们的主张(???)

A.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B.体现了“因俗而治”理念

C.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危机 D.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6.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

7.清朝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能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理藩院管理藏族事务 B.驻藏大臣治理西藏

C.《尼布楚条约》签订 D.《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的颁布

8.2021年3月末,“新疆棉花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随即占领海内外新闻热搜。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下说法中,能够有效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B.武则天为巩固西北边疆,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C.宋与西域等各少数民族政权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D.元朝时期,设立了直属于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9.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

A.严重威胁汉朝中央政府的权威 B.不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C.使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向一体化 D.具有地方民族管理自治性质

10.元朝为修订历法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元政府选派14名天文学家到国内26处地点进行天文观测,最北到达了西伯利亚,最南则到达了南海诸岛。公元1280年,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并颁行于世。据此可知,《授时历》的颁行最主要得益于(????)

A.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地理科学的逐渐普及

C.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D.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11.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这些做法(????)

A.消除了西南地区割据的隐患 B.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C.促进了边疆与内地均衡发展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2.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康熙皇帝谕令:“西藏事务不便令拉藏汗独理,应遣官一员前往西藏协同拉藏办理事务。”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著令内阁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差往达赖喇嘛处”。这些措施(???)

A.标志着驻藏大臣制度趋于完善

B.完善了边疆地区的基层治理体系

C.旨在推动西南地区的全面发展

D.强化了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控制

13.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景净、吕秀岩于唐建中二年(781年)书刻而成。碑文记录了景教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