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五章 自然人与法人;第五章 自然人与法人第一节自然人的属人法;三、本国法(国籍所属国法)的确定
(一)国籍积极冲突的解决:
1、当事人同时具有内国国籍和外国国籍时,以内国国籍优先。
2、当事人具有的双重国籍或多个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有三种解决办法:
以最后取得的国籍优先;
以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所地国家的国籍优先;
与当事人有密切联系国家的国籍优先。
(二)国籍消极冲突的解决:
1、以当事人住所地国籍为准;
2、如无住所或住所不能确定则取居所地国籍。;(三)我国的本国法原则
《民通》第143条
(四)对本国法原则的限制
1、行为地法对本国法原则的限制
2、国籍所属国存在多法域
3、难民问题
(五)确定国籍所依据的法律;四、住所地法原则
(一)住所积极冲突的解决:
1、自然人同时具有内国住所和外国住所时,以内国住所优先;
2、如果自然人具有的多个住所都在国外,异时取得的,一般以最后取得的住所优先;同时取得的,一般以其居所或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那个国家的住所为其住所。
(二)住所消极冲突的解决:
1、以居所或惯常居所来代替住所;无住所时以居住地为住所地。
2、以当事人曾经存在过的最后住所为住所;如无最后住所,则以居所或惯常居所代替住所;如果当事人既无住所又无惯常居所,则通常以当事人现在所在地为住所。;五、我国关于自然人国籍和住所的规定1.我国关于自然人国籍的规定:
我国1980年的《国籍法》对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确定了“一个国籍”原则,明确规定不承认中国公民的双重国籍。因此,对我国而言,不存在中国公民国籍冲突的法律适用问题。据此,最高法院1988年的司法解释规定:“有双重或者重国籍的外国人,以其住所或与其有最密切的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居住国法律;如未定居,适用其住所地国法律。”;我国关于自然人住所的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它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认为:“公民的经常居住??是指公民离开住所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对于住所的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的住所不明或者不能确定的,以其经常居住地为住所。当事人有几个住所的,以与产生纠纷的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为住所。”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自然人住所冲突的解决方式有三种:
当事人以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以经常居住地为住所;
当事人住所不明或不能确定的,以经常居住地为住所;
当事人有几个住所的,以与产生纠纷的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为住所。;第二节自然人属人法的适用范围
包括:
自然人权利能力、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宣告限制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
但受到保护交易原则、有利原则的限制;一、自然人的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因各国对出生、死亡的标准不同而产生冲突,主要是关于失踪宣告和死亡宣告的不同规定的冲突。
对自然人权利能力冲突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三种:
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多数国家采用这种方式。
适用该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
适用法院地法。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家很少。;2、权利能力属人法原则的例外
特别权利能力不适用属人法原则婚姻权利能力
监护的权利能力继承权利能力
保护交易安全的例外;二、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1、英美法系不存在独立的宣告死亡制度,
大陆法系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属独立制度,但也有差异,德国就没有宣告失踪制度,只有宣告死亡制度
2、我国规定的属于中国公民的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我国法院能否受理外国人的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案件?没有明文规定,作者观点p138
3、适用的法律
失踪前最后属人法,在我国特殊情况下可以按中国法律进行宣告(与中国有合法利益);三、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为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各国对此规定不同,产生冲突。
对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冲突,国际上通行的原则是依当事人属人法。但在适用中形成了以下一些限制:
依属人法无行为能力而依行为地法有行为能力,视为有行为能力,
对不动产的行为能力,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我国关于自然人行为能力问题的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第143条规定:中国公民定居国外的,其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补充规定:
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其行为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在定居国所为,适用定居国法律。
外国人在我国境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应认定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保护交易)
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定居国法律;如未定居的,适用其住所地法律。;四、宣告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各国制度差异;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