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芥子园画谱》的解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对《芥子园画谱》的解读

艺术中最注重个性,个性应建立在合作基础上。所谓共性,就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类同的习惯,下者如衣、食、住、行,上者如道德、审美,都有一个类同的准则。如果引伸到艺术的范畴,那就是对形象的基本认知与感受,以及表达这种认知和感受的方式,进而形成一个审美的批评法则。我以为中国的《芥子园画谱》就是集绘画共性於大成的一个典范。它把绘画中的人物、山水、鸟兽、虫鱼等科目的观察及描绘的法则归纳为一个标准的规范,并以诗歌或口诀的方式传授,朗朗上口,颇易记诵,对於初阶启蒙,十分便利。

及至西方的学院教学体系被引进到中国,一套俨然科学的训练方法,更有效率地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美术人才。无论其最终的成就如何,他们都是在一个共同的表现和审美的法则中训练出来,并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的美术工作者。虽然学院的教学已没有过去私塾传授的公式图像和口诀,但老师的示范或摆在课堂上展示的优秀作品,依然起了一个模范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得以遵循一个可见的途径,去追求一个公认的目标。有些前辈归纳的理性格言,如“宁方勿圆、宁脏勿净、宁拙勿巧”等等,就成了我们习画的金科玉律。

绘画、文法则的对比

然而艺术的最高境界体现在个性和创造性的层面,它必是突破了共性的基础樊笼,自由地发挥出艺术家的个性,体现了其独特的气质,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创意。面对这样的作品,你会觉得眼前一亮,且被它深深吸引。不过个性的发挥,有时会如脱缰的野马,立意过於孤绝,又难免曲高和寡,因为强烈的个性已大幅度地超越了共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艺术家在有生之年,其作品未能受到社会和观众的接纳,反而到后世才获得肯定的缘故。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经受得起孤独。要开辟一条个人的艺术道路,面对的并非康庄坦途。要勇於披荆斩棘,经受得起连番的挫折。然而当你在创作的过程中,取得一点意外的成绩,获得一点有价值的经验之时,那种喜悦和欣慰却是无法形容的。

概而言之,艺术家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找一种个人的视象。从作品的取材、立意、构思、表达的方式、乃至技法的运用,都贯穿了作者一贯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与角度。因此,如何从一个有效的特别角度去陈述和表达艺术家个人的观点至为重要。

西方教育比较注重从小培养个人的表达能力,不鼓励复述别人的观点和意见。所以作文首重个人观点的表述,文法则不甚苛求:绘画则强调个人的感觉和自我表达的形式,不斤斤於技巧的法则。笔者在抵美之初,曾有一难忘的经验。当时在一友人的鼓励之下,招集了一群有意练习素描的成年学生开课授画。我发觉华人学生与美国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华人学生往往过份依赖老师的意见,如果你不给他具体的指点就似乎无所适从,甚至希望老师在其作品上作点示范性的修改。美国学生则不然,他们很注重自己的感觉,处理上亦有心中的一套主观的方法。有一次我在指导一位女士如何去观察和表现写生的对象时,一时手痒,在她的画上顺手作了点修改,轻轻数笔,效果自然不同。我询问她有何感受,这位女士认为,修改后的画面效果确实不同,较前完美和好看多了,然而这并非是她本人的感觉。换句话说,修改后的画并不是她的画,那么这幅完美的画对她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听后为之语塞,第一次真正地体会到西方人讲的个性,反而是给我上了一课。因此之故,不久我就结束了这个素描班,一方面全心投入自己的创作,一方面认真地学习和考察美国的文化艺术。

采色彩与艺术关注

其后经过十二、三年的磨练,我于1991年受聘为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素描导师,目前虽已离任,但十年间的教学经验使我积累了不少心得。过去中国学院式的教学,注重扎实的基础训练及有效地掌握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固然是优点:但太过标准化和单一化的要求,未能注重启示和开发学生的个人独特潜质,且基础磨练时间过长,容易磨掉个人的敏锐的艺术感觉,未尝不是一大缺失。而美国一般的美术学校,对素描基础的要求比较宽松,但却注重鼓励个人感受的表达,对日后发展出艺术家的个人视象有潜在的裨益。

有鉴于两者之间不同的优缺点,笔者综合了一套新的素描教学法,那是以一个学年的时间,速成地掌握素描的要领,但又能充分地开发学生的个人感觉和潜力。笔者面对的是初进艺术学院的学生,第一年素描是必修课。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日后的可能出路,除了纯艺术创作的绘画和雕塑之外,尚有插图、电影、电脑美术、室内设计和艺术治疗等等涉及商业美术范围的选择。因此第一年的素描知识对他们日后的深造和素描在职业上的应用十分重要。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密集式的训练,以求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不但能迅速地掌握黑白和彩色素描的要领,且能初步接触到创作和批评的领域。其主要精神是着重帮助每个学生去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找出自己的个人感觉在传授素描法则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法则是有标准的,但艺术不同于科学,标准的尺度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风格式样作调整的。最终还是以画论画,创意和技法,个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