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浅析京剧《三娘教子》的人物唱腔与艺术形象
京剧《三娘教子》主要剧情:明朝时,儒生薛广有妻张氏,妾刘氏、王氏,刘氏生有一子,乳名倚哥。薛广离家前往镇江经商,家乡讹传薛广已死于非命。不久,张氏、刘氏改嫁,三娘王春娥立誓抚养倚哥。倚哥因在学堂被同学讥为无父无母之儿,气愤回家,讥讽三娘。三娘悲愤交加,割断机头,以示决绝。老仆薛保竭诚调和劝导,母子始和好如初。
过去演完《三娘教子》一般接演下本《忠孝牌》。薛广后来弃商入仕,以兵功升至高官,请假归乡。正好薛倚哥状元及第,回家认父,全家团圆。朝廷为此特赐“忠孝节义”四字牌匾。《三娘教子》与《忠孝牌》合称《双官诰》,指三娘因夫和子双双为官,被朝廷封为诰命夫人。
清末民初,《三娘教子》被看作生旦合作的代表剧目,马、言、麒、奚、梅、尚、程、张等生旦流派皆善演此剧,并有多部唱片传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都能听到“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叹”“小东人下学归言必有错”的哼唱,此剧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一、人物唱腔特点
《三娘教子》因具有亲切自然的唱词与婉转悦耳的旋律,而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本剧中老生薛保、青衣王春娥与娃娃生薛倚均有大段唱腔,各具特色。
(一)王春娥的唱腔特点
王春娥作为第一主演,在本折中既无复杂表演、也无吸引人的身段;扮相是典型的青衣形象,穿青褶子梳大头。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慧芳曾说,“因为我年龄大了,这个戏是一出真正的大青衣戏,动作少适合我演,最重要一点是因为我能唱。”
本剧旦角唱腔婉转悦耳,依次包括【二黄慢三眼】【二黄原板】【二黄摇板】【二黄散板】【二黄中三眼】等大段唱腔,非常考验旦角演员的演唱功力。“你道他年纪小他的心不小”至“割断机头两开销”一段大腔,以原板高音起势,摇板高音收尾,华丽激越,是本剧旦角唱腔中的重要看点。其中,“你道他年纪小”一句中的“他”与“小”不但是行腔的高腔拖腔,更是语义的逻辑重点,通过对象的年纪小反衬他言语的成熟,充分表达了王春娥此刻悲愤激动的心情,从而使王春娥发出“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娇”的感叹,并最终做出“割断机头两开销”的无奈行为。
此外,本剧有一段著名的旦角【二黄散板】唱腔,六句戏词变换了五个辙口,非常考验演员对于不同辙口吐字发音的掌握程度。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他…他”处的拖腔根据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被分成了慢、渐快到快的三个节奏阶段。张派演员在此处一般要唱出五个一组,共计十五个“他”字。散板唱腔的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我哭,哭,哭一声老薛保,(遥条辙)
我叫,叫,叫一声老掌家!(发花辙)
小奴才下学归我叫他拿书来背,(灰堆辙)
谁想他一句也背不出来。(怀来辙)
手持家法未曾打下,(发花辙)
他…他…他倒说我不是他的亲生的娘!(江阳辙)
(二)薛倚的唱腔特点
薛倚出场的唱腔“有薛倚在学中懒把书念”目前主要有两种版本,即1957年马连良张君秋合作版采用的【二黄原板】,以及1962年马连良李世济合作版采用的【二黄慢板】。两版唱法在唱词上基本没有变化,考虑到薛保需要在后两句唱腔内出场并完成一系列动作表演,所以旋律变化也只集中于前四句,增加了几处高腔。
由于倚哥常以娃娃生应工,演员形象清新可爱、童子音高亢明亮,故目前演出多采用【二黄慢板】的“翻高”唱法,往往能博得观众的一致喝彩,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薛保的唱腔特点
《三娘教子》作为马连良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受到广大专家学者、戏迷票友的赞誉。吴小如先生曾经兴奋地说,“所以要问我,看了一辈子马先生的戏,最精彩、最吸引人、让人百看不厌的是哪出?我认为就是这出《三娘教子》,真是好!”本文也主要讨论马派薛保的演唱与表演。
与旦角相比,老生在剧中只有【二黄原板】“小东人下学归言必有错”和【二黄散板】“见三娘她把那机头割断”两组主要唱段。其中【二黄原板】选段被马连良先生演唱得声情并茂、韵味十足,历来为大众喜爱,并将之视为学习马派的必修曲目,本文也主要讨论该段唱腔的演唱特点。
【二黄原板】唱段第一句中“言必有错”的“错”字有一个节奏渐慢的下行拖腔,给人以“心事重重”之感;后半句“吵闹为何”的“闹”字,采用耍板唱法,节奏后坠,反映了薛保对于母子二人无故吵闹的不解。第三句中,“把好言当做了恶说”的“说”字,在音配像版本中马连良先生并未拖腔;但如安云武、冯志孝等马派名家为了刻画出薛保“语重心长”的特点以及追求现场效果,在演出时常常采用拖腔的唱法,待拖至“东人呐”时,以手抚摸薛倚的肩膀或头顶,显得十分亲切感人。
“老薛保进机房双膝跪落,三娘啊!”一句充分体现了马派艺术“唱作并举”的艺术特点。关于这一句的身段表演同样流行两种演法:一种是首先在舞台上逆时针兜转一圈,绕至舞台最左侧距旦角较远处,在“三娘啊!”的长拖腔中慢慢向旦角靠近,同时辅以抖髯口、抖水袖的技巧,等唱腔完整结束后再缓缓跪落;第二种则是不兜转一圈,在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