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学课件 1-.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献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献学研究的范围和任务

一、文献的含义:

“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也。”汉、宋学者加注释时,把“文”解为“文章”,“献”解为“贤人”,即博闻多识,熟悉掌故的人。;宋元之际马端临,名其著作曰《文献

通考》,他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怪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文献通考.总序》); 司马迁写《史记》,一方面要“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另一方面,又做了大量实地的调查工作,所谓“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为撰写《史记》作了大量实地调查的工作。

在《史记》中,可随时看到司马迁“探访耆旧”的痕迹。比如《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魏世家》:“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言曰:”,

《郦生陆贾列传》:“平原君子与余善,是以得具论之。”等等。;现代“文献”的定义:“文

献是记载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见1985年1月31日国家标准局《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根据这一定义,文献不仅包括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而且还包括博物馆、声像馆及至家庭私人所收藏;二、何谓文献学

文献学,以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为对象的学科,就是文献学。“文献学”一词,是近代出现的。梁启超将广义历史学解释为“文献学”,见于1942年成书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书中说:“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第一部以“文献学”命名并对“文献学”以此作定义界说的是郑鹤声、郑鹤春的

《中国文献学概要》(1933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在;三、文献学研究的范围及任务:

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各式各样包罗古今的文献。从时代上说有???代文献、近代文献、现代文献、当代文献。从科学上则又有语言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文献、医学文献、法律文献、经济文献、宗教文献、科技文献等等。从文献族群看,则又可分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地方文献等等。;文献学的任务,张舜徽先生

的《中国文献学》做了很精当的概述,即“对那些保存下来了的和已经发现了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第二节文献的载体

文献的载体,就是记录文献

的物质材料。

我国在纸发明之前,主要有

以下几种文献载体

(1)甲骨:龟甲兽骨的总称。

龟甲多用腹甲,少数也用背甲,兽骨多用牛胛骨,少数也用其它动物如鹿、猪等的骨,故合称甲骨。这是我国;(3)简牍

简牍,即竹(或木)简与木版的合称。古代把书写的狭长竹片,称作“简”,把木版称为“牍”或“版”。版牍呈四方形,亦称“方”。把诸简编连在一起称“册”,是编连诸简的象形字。“册”

通策,亦称“策”。古人常说的“简牍”、“方策”就是指写在竹片木版上的书籍。;(4)缣帛

缣帛,丝织品的总称。古代的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一般称为帛书。丝织品又称素、缯、缣,故亦可称之为“素书”、“缯书”、“缣书”。还可简称为“素”和“缣帛”。帛书的产生大概在春秋简牍行时,已开始用丝织品写文章。因简牍笨重,保存、携带、阅读都不方便,于是在使用简牍的同时,出现了缣帛。

(5)纸张

纸张,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书写材料,是较为理想的文献载体。;第三节 文献内容方面的体裁; 二、编述。所谓“编述”,是在许多可以凭藉的资料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制作的功夫,用新的义例,改编为另一种形式的书籍出现。仅管那里面的内容,不是作者的创造而是从别的书内取来的;但是经过了细密的剪裁、镕铸,把旧材料变成更适用的东西,这便是“编述”。简言之,编述就是集合各种文献资料,重新加以编排整理,“述而不作”,称为“述”,也称“编述”。

三、抄纂。将过去繁多复杂的材料,加以排比,撮录,分门别类地用一种新的体式出现,为抄纂。;第四节编纂形式的体裁;第五节 古代文献的散亡;黄巢之乱

靖康之变

绍定之祸

乾隆年间的编《四库全书》

鸦片战争以后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

十年浩劫;(二)无形之摧毁

重德轻艺

以新掩旧

重视文词,鄙弃朴学

因人废言

秘不示人;(三)现存文献的类别和数量:

经部文献

史部文献

子部文献

集部文献

现存历史文献的数量:;参考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

张家璠《中国历史文献学》(广西师大出版社)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大出版社)

杨燕起等《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图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82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