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必背文言文简答题(共15篇).docVIP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必背文言文简答题(共15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PAGE0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简答题

一、《桃花源记》

1、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2、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4、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皆叹惋?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他们一直过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3、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5、渔人由洞口进入桃花源,而出去后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说明桃花源不是现实存在的,是虚构的社会。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6、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7、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二、《陋室铭》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3、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突出文章主旨:陋室不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爱莲说》

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2、文中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3、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成隐士,牡丹比喻成富贵的人;莲花比喻成君子。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达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三峡》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4、第二段中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水涨流急。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6、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7、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②清悠美③凄婉美

五、《记承天寺夜游》

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月色入户,无与为乐。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2、“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4、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心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5、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六、《马说》

1、本文托物寓意,“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喻指什么?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喻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2、千里马辱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你认为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应

文档评论(0)

鹿哥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