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之迟脉的介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脉象之迟脉的介绍

迟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它的特征是脉的跳动慢。在古医籍中就有所记述,如《内经》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素问?三部九候论》)但《内经》对迟数等脉的定义没有提出明确的条件,还是个概念性的,脉来比正常的频率慢就算迟,比正常的频率快当然就算是数了,博粹堂中医介绍。

《医学探骊》说:“迟与数对,以至数盲。”《医述》说:“迟以至数不及为义。”所以说迟脉的性质只是频率的问题,而不应当含有其他性质。这是迟脉的“界限”,这个界限清楚了,其要有关频率变化的脉象如数、缓等的概念亦就都便于理清。迟脉亦是具有独立素质的脉,它又是一个具有纲领意义的脉,将它的概念、定义分辨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历代脉学书籍对迟脉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脉经》的“呼吸三至”最为标准。这是根据《内经》的说法提出的:“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闺以太息,命日平人。人一呼脉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素问?平人气象论》)“一呼再至曰平……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日夺精,三呼一至日死,四呼一至日命绝,此损之脉也。”(《难经?十四难》)上常人一息脉动在四五至之间,一息二至属于非常缓慢的脉,大约每分钟不到40次是少见的情况(《难经》所说的再慢的脉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而呼吸三至则为每分钟脉来约50次,定为迟脉是合理的,历代脉学书一般都采用《脉经》的“呼吸三至”的观点和方法。例如,《千金方》、《活人书》、《崔氏脉诀》、《察病指南》、《诊家枢要》、《难经集注》、《外科精义》、《脉诀刊误》、《丹溪手镜》、《医经小学》、《医学入门》、《太索脉秘诀》、《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语》、《通雅》、《医宗说约》、《脉诀汇辨》、《医宗必读》、《诊家正眼》、《新着四言脉诀》、《四诊抉微》、《医学心悟》、《医宗金鉴》、《脉诀启悟注释》、《脉确》、《医碥》、《医灯续焰》、《沈氏尊生书》、舒诏《辨脉篇》、《脉法统宗》、《三指禅》、《医醇剩义》、《医述》、《医悟》、《医学探骊》等都持是说,可以认为一息三至已经成为迟脉的“通说”了。

将迟脉的标准定下来,规定为一息三至做为规范,应当充分肯定不能有所犹疑,这足非常重要的,但临床上的客观情况是复杂的,迟脉是个至数慢的脉,不可能就固定在三至下,所以就需要在理解上乃至实践上势必在三至的基础上有所“外延”,而这个“外延”当然亦只能是向更加缓慢的方向外延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认为提出及附和一息三至的说法带有虚数的性质,其本身就有外延的含义,这可以从继承《内经※《难经》等书的说法及临床实践的事实中得到这种含义的根据。当然亦有的脉学书籍将这个情况明确地讲出来了,这不是与一患三至之说有什么不同,恰恰相反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应当互相参照全而理解。关于“外延”的说法例如:“迟脉属阴,一息三至,小驶于迟,缓不及四,二损一败,病不可治,两息夺精,脉已无气。”(李言闻《四言举要》)“迟,医者一呼一吸病者脉来三至日迟。二至一至则又迟也,若二唤二吸一至则迟之极矣。”(《脉语》)“不及四至者皆是也。”(《景岳全书》)“四至以下,俱为迟脉。”(《四明心法》)“迟则一息三至,……若一息二至,元气已败,一息一至,元气已败,病则必不可治;两息一至,真精夺矣,虽一见脉,正气已无,不过烬灯之余焰耳。”(《医灯续焰》)“五至为平,四至为缓,三至为迟,二至为败。”(舒诏《辨脉篇》)“迟则呼吸定息不及四至。”(《诊宗三睐》)“迟为阴脉,与数为阴阳对待之体,数六至,迟三至,息数甚悬。至离经之脉则仅二至。”(《脉如》)“一息脉来二三至一息一至。”(《医学实在易》)“一呼一吸脉不及四至日迟。”(《诊脉二十二辨》)“脉搏之极迟者,呼之间仅二三至。”(《旧抄脉学书残本》)

根据以上说法,可以认为迟脉是一个不及四至的脉,原则上可以规定为一息三至,由于程度上的不同,可以在三至以下,但性质是一致的。迟脉除去至数慢以外,古人还有时对一息三至加以解释,这种解释应当说是意义不大的,例如《脉经》还说迟脉是“去来极迟”。这句话有些后世的脉学说亦予以引用,如《千金方》、《活人书》、《察病指南》、《难经集注》、《脉诀刊误》、《脉法统宗》、《三指弹》等,另外如《濒湖脉学》、《脉诀汇辨》、《医宗必读》、《诊家正眼》、《四诊抉微》、《脉诀启悟注释》、《沈氏尊生书》、舒诏《辨脉篇》、《医悟》等。迟或作“极慢”或作“迟慢”,其意亦是相同的。崔紫虚《脉诀》作“迟则极缓”亦应当认为是与《脉经》一致。由于缓脉已经是比正常脉慢了,所以对于迟脉加上“去来极迟”,至多亦不过是对“一息三至”的一般性解释,并不含有其他意义。

此外,部分脉学书亦有对迟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