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学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心得
大学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心得
党的__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凝聚奋斗与思考、承继光荣与梦想。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肩负起文化传承发展的光荣使命,在新时代新机遇下为文化传承发展“立柱架梁”。
立好“传统文化”的柱,架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承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章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好文化工作,我们要善于从中华文化的宝库中萃取“精华”,把传统文化这一瑰宝传承好、发展好。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以文载道、以文传道,终极归属是归于光明本源,其中蕴含的华夏文明是本源的文明,因而亘古不变,绵延数千年并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做好新时代新文化工作,就是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从中学习、领会、转化,变成符合当下实际发展规律的新文化,为传承发展强基固本、凝心聚魂。
立好“相互结合”的柱,架好彼此契合、互相成就的“结合梁”。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第二个结合,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历史责任。长期实践表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会贯通起来,才能激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层灵光”,才能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使中华文明焕发蓬勃生机,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又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让马克思主义这棵“真理之树”根深叶茂。
立好“开放包容”的柱,架好赓续文脉、谱写华章的“创新梁”。“文化的生命力重点在于创新。”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既是我们需要担当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定不移地做好文化创新,既要通过融合检验,也要通过实践变革,更要通过人民创造。同时,要不断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造能力,让思想创建得到尊重、让创造才华得到发挥、让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确保文化创新在我们广袤大地上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大学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心得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断章取义、曲解传统思想是谬误产生的一大原因。某些政府官员在阐述执政理念时公然打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口号,认为控制民众舆论,堵住民众之口是重中之重,于是拒绝民众批评意见,粉饰工作失误。君不见,某些部门在此种方针的指引下,百姓不敢建言献策,信访局门口成批上访者被黑心执政者以“维稳”为由遣送回家。这句话本出自《国语》,原文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本意是劝谏执政者要重视民意,切勿阻止人民的批评之声,否则后果严重,并非“堵住百姓之口比治理河流还重要”。愚昧的执政者恰恰把古人的观点翻转,倒行逆施,令百姓遭殃。
李商隐有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小学生作文乃至不少报刊杂志中,这句话被用来赞颂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赞美教师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铺天盖地地频繁使用在学生心中埋下根深蒂固的观念:李商隐的这句诗只能被用来歌颂教师。殊不知原诗的意境与教师风马牛不相及,“春蚕”一句紧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含一语双关之意,丝与思谐音,表达着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而蜡炬的意象与人流泪相似,传递出诗人因思念而心力交瘁的状态。因此,这一句的最正确用法是形容思念,与原诗最为贴切。中学生写牵挂亲人,怀念故土的文章时皆可借用此诗句,事实情况却是鲜有出现,可见以讹传讹地误解古语抑制了年轻作者的发挥。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古人思想中优秀的固然比比皆是,思想糟粕亦不少,人们如果不假思索地乱用,无异于让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