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超与《傲慢与偏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公超与《傲慢与偏见》

据已有史料来看,吴宓先生是中国《傲慢与偏见》的教学传播第一人。本人在2013年7月3日的《中华读书报》上发表过“吴宓与《傲慢与偏见》的教学传播”。1921年9月,他在东南大学开设了“英国小说”课程,教学内容中涉及了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1925年他到清华学校以后,还延续了类似的课程。但在清华大学讲授过《傲慢与偏见》的就是叶公超教授了。按说吴宓早就开始讲授类似课程,但这门课程在清华大学没有开起来,反而是叶公超的讲课涉及了《傲慢与偏见》,而且引起了不少反响。

叶公超(1904-1981),广东番禹人。字公超,英文名“George”。1920年去美国上的中学,毕业于美国的爱默斯特学院后,去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年仅23岁。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主任兼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外文系主任兼教授等。1941年进入外交界任职,不复教学生涯,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驻美大使等职。1981年卒于台北。

1928年3月,叶公超参与创办《新月》杂志,编选出版了《近代英美短篇散文选》、《近代英美诗选》(与闻一多合编)。1934年5月,创刊并主编了《学文》杂志,8月即停刊。晚年还出版了《叶公超散文选》(1979年)。

在长达15年的教学生涯中,叶公超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大一英文、大二英文、大三英文、英文作文、英国散文、现代英美诗、18世纪文学、文学批评、翻译等。据他的学生李赋宁的评价,叶公超的教学特点是“语音纯正、典雅,遣词造句幽默、秀逸,讲课生动活泼”。

1929年下半年,叶公超从上海的暨南大学转到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教的就是钱钟书这一班的“大一英文”。钱钟书的同学许振德在《水木清华四十年》中回忆说:“大一外文系英文课由叶公超先生讲授,课本为英女作家奥斯汀氏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他的讲课风格是“只述大意,从不逐字讲解”。

晚一年进校、在外文系德文专业就读的季羡林对此风格也是感同身受,他曾回忆说叶公超上“大一英文”课时,一开课就讲《傲慢与偏见》:

他教我们第一年的英语,用的课本是英国女作家JaneAusten的《傲慢与偏见》。他的教学法非常离奇。一不讲授,二不解释,而是按照学生的座次——我先补充一句,学生的座次是不固定的——从第一排右手起,每一个学生念一段,依次念下去,念多么长,好像也并没有一定之规,他一声令下:Stop!于是就Stop了。他问学生:“有问题没有?”如果没有,就是邻座的第二个学生念下去。有一次,一个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他大声喝道:“查字典去!”一声狮子吼,全堂愕然、肃然,屋里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从此天下太平,再没有人提任何问题了。就这样过了一年。

季羡林的记述与许振德类似,看似叶公超整个第一学年都在用《傲慢与偏见》做教材,与吴宓相比是登峰造极了。他认为这不过是世家子的名士脾气发作罢了,不过他也承认叶公超的“英文非常好”。

在《清华园日记》中,季羡林对叶公超老师是又爱又恨,都是上课请益、发表退稿的那些事。但不知何故,也许是受了叶公超的感染,季羡林爱上了简·奥斯汀的小说,这一点在他的《清华园日记》中多有记录。1932年9月30日的日记中开始有了“晚上读Emma三十页”的记载,最后一条有关日记是同年12月24日的“看完Emma”,总计有13天的记载,前后有84天,估计是当闲书看的,可惜的是记载过于简略,没有任何评论。他虽然也订购过不少外文原版著作,但《爱玛》(Emma)一书却是在图书馆借阅的。武崇汉是季羡林的同班同学,《清华园日记》中有不少关于他的记录。1988年,他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理智与情感》,成为一个经典的译本,也算是叶公超当年的教学成果之一了。

叶公超在面向全校的“大一英文”课中只把《傲慢与偏见》当教材,并不讲解,像季羡林这样的外文系学生都没什么好感,何况那些其他系的学生呢。

比如与季羡林同一年入校的政治系学生丁致中(字珰)就是其中有印象但没感觉、不喜欢中的一个。季羡林是外文系的学生,不认同的是叶公超上“大一英文”课的教法,与他同级的丁致中不是学西洋文学的,对把《傲慢与偏见》作为“大一英文”课的教学内容是大有意见,就在《清华周刊》1930年第8期发表了一篇名为“对于本校第一年英文课的商榷”的文章。该刊的编辑还把这篇文章放在本期的开头,并写了“编者按”。在文章中,他认为学校把“大一英文”定为全校一年级必修课的目的在于“增进学生以后读洋文的能力”,但是对选用课本颇有意见,他说:

教授们为此而便用了一本长篇小说(Prideandprejudice)作为增进学生阅读洋文能力的唯一方法,今天教一段,明天考一节,这样零零碎碎地教着,长篇小说在一气读完,照这里的情形,如记忆力稍差的人,读了后一节连前节的意思已忘记了,这是教法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