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音画相成一曲多变——谈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的艺术特色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List)是由当代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Spielberg)执导,于1993年上映的一部黑白纪实风格的故事片。电影讲述二战时期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从纳粹手中拯救犹太人生命的故事,以此来纪念当年被屠杀的六百万名犹太人。这部电影荣获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7个奖项。其中,电影配乐是这部电影获得好评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电影配乐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越电影本身,以至于存在着未观影但却对电影配乐有所耳闻的现象,尤其是电影中鲜明的红衣小女孩与人群逆流的镜头与黑白画面形成的鲜明对比,画面色彩的反差与电影配乐融为一体,已成为二战电影中的经典镜头。电影中反法西斯的人道主义精神与人类良知的发现于当年引起了全球性轰动。如今,距离这部电影上映已过去近30年,此片的热度却丝毫不减,依旧为大众推崇。
这首主题曲的曲式结构并不复杂,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主题曲的素材也十分简单,分别是“引子”与“辛德勒主题”。
引子由英国管奏出,建立在a小调上,3/4拍。英国管与双簧管属于同宗乐器,二者的音色十分相近,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管的音区比双簧管更低,这使得英国管听上去更加深沉。引子的旋律进行主要以级进下行为主,饱含“叹息”之意,赋予引子低沉、悲伤的特性。与之后4/4拍的旋律不同的是,引子用3/4拍写成,意在与4/4拍形成对比。但是“大附点”节奏型带来的重音错位使得引子在听觉上更具有4/4拍的律动,从而削弱与4/4拍旋律之间的对比。
“辛德勒主题”建立在d小调上,4/4拍。主题旋律以八分音符为主,赋予其一定的流动性,但在节奏方面的单一性也使得其缺少戏剧性,同时为后面的展开做了铺垫。主题连续从属音向下五度跳进至主音(la-re-la-re)亦带有“叹息”之感,旋律迂回向下进行,最后向上跳进回到属音,听觉上给人消极与积极、绝望与希望共存之感。
主题曲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七次,分别由不同乐器演奏,伴随着不同的电影画面,如下表所示。
主题曲第一次呈现位于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夕——犹太人被迫迁至犹太区,街道上满是流动的人群。圆号奏响的主题曲与脚步声、马蹄声、孩子的哭闹声交错在一起,烘托此处低沉、压抑的氛围。圆号作为铜管乐器,其金属音色高亢且宽广,常在电影音乐中表现气势恢宏的场面。在交响曲中,圆号通常用来表示英雄主义或田园风光,如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中具有号召力的圆号主题,以及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第三乐章通过圆号展现的田园风光。作曲家之所以选择圆号首次奏响主题曲,是因为其具有号角性,象征着战争已经开始,其金属音色衬托犹太人被“纳粹”驱逐的无奈与无助、悲伤与绝望。笔者认为这是对“辛德勒的名单”的一种暗示——当辛德勒打印好“辛德勒的名单”之后,电影画面为犹太人排队离开集中营。两次同样是犹太人排队步行的画面,他们抵达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地方。
当辛德勒想要放弃拯救犹太人的念头时,助理史登对于集中营的描述使其陷入沉思并决定施以援手。此时,主题曲由古典吉他缓缓奏响,其细腻且多变的音色给观众以娓娓道来之感,这是辛德勒的第一份“名单”,同时也是辛德勒个人形象从唯利是图的商人到心怀众生的有爱之人的转变。吉他的分解和弦一方面具有拉长主题曲的效果,另一方面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表现出辛德勒心理的细微变化,将其内心深处的良知与善良通过吉他轻柔的拨弦展现出来。
主题曲唯一一次的速度变化也发生于此。当辛德勒脑海中萌发救赎的想法时,主题曲先以庄板的速度演奏,每个音符缓慢而庄严地奏出,慢速却不失力量。当犹太女孩的父母得到解救后,主题曲的速度变快一倍,且此处速度的改变是唯一变量。从广板到行板的速度转变在营造出更为轻松愉悦的画面氛围的同时也象征着犹太夫妇被成功解救,主题曲以更为舒缓流畅的速度呈现也呼应了观众心中对于解救成功的放松。
辛德勒与助理连夜打印“辛德勒的名单”,此次由长笛演奏的主题曲是主题曲与电影名最为贴切的一次。长笛作为木管组中唯一的无簧片乐器,其高度的灵活性以及敏感性是其他乐器不可比拟的。如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中长笛最先吹出的温柔且纯净的主题,以及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中明亮中带有一丝俏皮的长笛独奏旋律。作曲家将长笛柔美清澈的音色发挥到极致,并赋予其“希望”的表征含义,衬托出名单的神圣以及辛德勒的伟大。此时主题曲旋律声部的音域位于小字2组至小字3组,正是长笛用来抒情的极佳音域。主题曲第三次出现时的调性为?g小调,远关系转调突出了调性之间的色彩对比,带给观众突兀的听觉效果。作者以远关系转调的手法描绘“辛德勒的名单”诞生的过程以及实现这份名单的不易,赋予作品更强的张力。
主题曲的第四次出现是第三次出现的“解决”,即“辛德勒的名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