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传》小说性质辨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穆天子传》小说性质辨析

摘要:迄今为止,《穆天子传》的撰者、成书年代、文本性质等,均可谓学术疑案。从叙事动机出发,依据战国初期前后相关文献的巨大差异,可以认同此书源出赵国后嗣对祖先的追崇。《穆天子传》体式近似起居注,风格却呈现恍惚无征之态,它既非信史著作,亦非上古神话抑或次神话之类。基于社会风尚和读学心理来审视,穆王故实在虚实相生中形成的小说境界,曾一度受到战国末期神仙思维、汉晋时世造仙运动先后影响,最终在历史误读中造就了后人所谓的神话品格。

关键词:《穆天子传》;叙事动机;起居注;小说;神话品格;误读

一、叙事动机与学术界说

探究《穆天子传》的神话品格,着实需要一种相对客观的文本界说。毕竟千百年来,无论是从撰写人和创作年代出发,还是围绕着原书的性质、价值、流播等,有关《穆传》的学术命题,总是在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之中让读者无所适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这部先秦时代记载简略、《汉书·艺文志》亦不曾载录的先秦典籍,在西晋武帝时代被偶然发现,作为流传至今的汲冢竹书,其书名和现存书稿,曾一度出现好几百年的时间真空。

那么,如何在多种可能性当中,选择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笔者以为,以叙事动机为着眼点,藉此解决《穆传》的种种学术疑案,不失为科学而合理的方法。

所谓叙事动机,通俗地讲,亦即由特定需要所引起的叙事激励机制抑或叙述意愿。这里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穆传》所载是真实的,抑或是虚假的?今检读原书,《穆传》叙述周穆王“驾八骏之乘,右服盗骊,左骖騄耳,造父为御,犇戎为右,万里长骛,以周历四荒,名山大川靡不登济。东升大人之堂,西燕王母之庐,南轹鼋鼍之梁,北蹑积羽之衢。穷欢极娱,然后旋归”[1](479),真可谓威风八面,举世惊骇。但令人费解的是,如此重大的历史行为,西周甲骨文、青铜铭文、《诗经》、《尚书》、《易经》等早期文献,均无相关记录。而较为晚出的文献,譬如《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2](1341)又如《国语·周语》记载:“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3](1?9)又如《逸周书·祭公解》载有祭公劝诫穆王偃武修德的长篇大论[4](986?1094)。说法如斯,大多与穆王西征的惊世之举差异甚大。如此可以断定:其一,史上周穆王确有抑文崇武之风,《穆传》叙述周穆王游行之事,自非空穴来风之谈;其二,《穆传》亦绝非真实可靠的信史记录,而是撰者据《左传》、《国语》、《逸周书》等文献资料增饰而成。换句话说,《穆传》实际上产生于真假和虚实之间,可谓目的性颇强的故事新编。

关于《穆传》撰写时代,学界有西周说、春秋末战国初说、战国说、汉以后伪作说等多种观点,其中持战国说论者,有卫聚贤、顾颉刚、靳生禾、杨义等诸位先生。[5](47?49)综合前贤各种界说,笔者倾向于顾氏观点,认为此书源出赵国后嗣对祖先的追崇。[6](1?21)

《穆传》“战国说”可从多方面寻找根由,其中最为重要的证据,在于有关穆王西征的文献资料,于战国初期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分界线。事实是:在战国初期及其之前,西征记载多与《穆传》龃龉难通,在战国中后期的文化典籍中,相关叙述往往符合《穆传》的情节内容。譬如《竹书纪年》记载:“穆王北征,行

流沙千里,积羽千里。”“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穆王西征,还里天下,亿有九万里。”[7](46?52)又如《列子·周穆王篇》记载,穆王在“化人”影响之下“大悦”,“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于是“命驾八骏之乘”,“驰驱千里,至于巨蒐氏之国。巨蒐氏乃献白鹄之血以饮王,具牛马之湩以洗王之足,及二乘之人。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别日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之以诒后世。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西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8](94?98)。又如《楚辞·天问》曰:“昆仑县圃,其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9](92?110)又如《史记·赵世家》言:“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10](1779)如此种种,结合上述著作的其它叙述,可见战国以来的相关载录,虽然部分保留了《左传》、《国语》等文献的简略内容,却在很大程度上呈露出不同于春秋社会的文化信息。

结合战国时代文化背景,基于史实夸饰而成的故事新编,其创作动机及其实现方式,大概存在着哲学思辨、文学感悟、宗教效应、史学重构等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