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项目十一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
学习目标了解作业成本法的定义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和主要特点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程序和账户设置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任务一作业成本法认知任务二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程序任务三设置作业成本法的账户任务四应用作业成本法
任务一作业成本法认知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二、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三、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20世纪初,全球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创立了旨在控制大批量生产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的“科学管理学说”,并被广泛应用。20世纪30年代,美国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EricKohler)在研究水力发电的行业和成本特点时形成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1952年,埃里克·科勒在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计等概念。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物资需求计划、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制造资源计划、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兴起,产品总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大大减少,而制造费用比例却从10%提高到70%~75%。甚至在一些高新技术的制造企业中出现了完全自动化的、没有生产工人的“无人车间”,根本就没有直接人工成本,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制造费用。产品或劳务所耗费的生产资源和其所耗费的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弱,使得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以传统的产量基础分配消耗的资源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越来越偏离实际成本。
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1988年,美国库伯(RobinCooper)和卡普兰(RobertS.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又称为ABC成本法、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成本核算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务或客户)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资源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开展经济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源耗费。资源费用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设备、材料、商品等有形资源的耗费,也包括信息、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各种无形资源的耗费,还包括人力资源耗费以及其他各种税费支出等。成本对象是指企业追溯或分配资源费用、计算成本的对象。成本对象可以是工艺、流程、零部件、产品、服务、分销渠道、客户、作业、作业链等需要计量和分配成本的项目。作业成本法是对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
二、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在作业成本法下,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因而,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不同的目的需要计算不同的成本。为了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则需要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即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直接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而间接成本(如制造费用等)则首先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它突破了传统的完全成本法的束缚,把成本计算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面,并以作业为单位归集成本,把作业或称作业库的成本按动因分配到产品。作业决定资源的消耗量,最终产品成本与资源消耗量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只与作业的消耗量直接相关。作业可以看成是连接产品与资源的纽带,不仅产品成本是最终的成本计算对象,处于“中介”地位的作业也应成为重点成本计算对象。
二、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可以表述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务或客户)消耗作业”,如图11-1所示。图11-1作业成本法理论依据示意图在图11-1中,实线箭头表示成本计算和形成的过程,虚线箭头则表示资源的消耗过程。作业是指企业基于特定目的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如签订材料采购合同、将材料运达仓库、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办理入库手续、登记材料明细账等),是连接资源和成本对象的桥梁。一项作业既可以是一项非常具体的任务或活动,也可以泛指一类任务或活动。按消耗对象不同,作业可分为主要作业和次要作业。主要作业是被产品、服务或客户等最终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次要作业是被原材料、主要作业等介于中间地位的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