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穴位敷贴
目录contents中医护理穴位敷贴简介中医穴位基础知识穴位敷贴的材料与制作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中医护理穴位敷贴的优点与局限性
01中医护理穴位敷贴简介
中医护理穴位敷贴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的渗透作用,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定义中医认为人体穴位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通过药物刺激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原理定义与原理
历史中医穴位敷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古代,人们就已开始使用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药物进行穴位敷贴,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穴位敷贴的记载。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护理穴位敷贴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现代的穴位敷贴常采用现代化的制贴工艺,使药物能够更好地渗透进皮肤,提高疗效。历史与发展
中医护理穴位敷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调理,如感冒、咳嗽、哮喘、慢性胃炎、痛经等。在使用中医护理穴位敷贴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穴位,避免过敏反应和皮肤损伤。同时,对于急性炎症、皮肤破损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适用范围
02中医穴位基础知识
八脉交会穴具有通奇经八脉、治疗奇经八脉病证的作用,如公孙、内关等。募穴具有调理气机、宽胸理气的作用,如中府、天枢等。俞穴具有调理脏腑功能、强壮身体的作用,如肺俞、肾俞等。井穴具有醒脑开窍、宁神的作用,如少商、中冲等。荥穴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如液门、内庭等。穴位分类与功能
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全身各部尺寸,并依其长短定为若干分寸,作为取穴的标准。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自然标志法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长度单位,用于测量人体一定部位的长度和宽度,作为取穴的标准。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自然标志,如凹陷、突起、肌肉纹等作为取穴的标准。030201穴位定位方法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等。合谷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等。足三里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病。三阴交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主治咳嗽、哮喘、发热等呼吸系统疾病。曲池常见穴位介绍
03穴位敷贴的材料与制作
中药粉末姜汁蒜汁酒敷贴材料的选用的中药粉末包括白芥子、细辛、甘遂等,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等功效。新鲜生姜榨汁或熬制姜汁,具有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新鲜大蒜榨汁或捣烂成泥,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白酒或黄酒,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将混合好的糊状敷贴剂涂抹在纱布或胶布上,敷贴在相应的穴位上。敷贴剂的厚度和面积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厚度为2-3毫米,面积约为2×2厘米。将中药粉末与适量的姜汁或蒜汁或酒混合搅拌成糊状。敷贴剂的制作方法
制作好的敷贴剂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使用时,先清洁相应穴位,然后涂抹适量的糊状敷贴剂,用纱布或胶布固定。敷贴时间一般为2-4小时,但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敷贴剂的保存与使用
04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确保穴位定位准确。确定敷贴的穴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敷贴材料,如中药膏、胶布等。准备敷贴材料敷贴前应清洁需要敷贴的部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清洁皮肤操作前的准备
敷贴的正确方法对准穴位将敷贴材料准确贴敷在选定的穴位上,确保与皮肤紧密贴合。固定敷贴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将敷贴固定在皮肤上,防止脱落。敷贴时间根据需要确定敷贴时间,一般为2-4小时,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等,如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敷贴。注意过敏反应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患者受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注意保暖敷贴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敷贴材料脱落或移位。避免剧烈运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5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
咳嗽选取天突、肺俞、定喘等穴位进行敷贴,以润肺止咳、理气化痰,治疗咳嗽。感冒通过敷贴刺激肺俞、大椎、合谷等穴位,以发散风寒、宣肺解表,缓解感冒症状。哮喘在膻中、肺俞、定喘等穴位进行敷贴,以温阳散寒、止咳平喘,缓解哮喘症状。内科疾病的穴位敷贴治疗
在颈夹脊、大椎等穴位进行敷贴,以舒经活络、活血止痛,缓解颈椎病症状。颈椎病选取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进行敷贴,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在膝眼、阳陵泉等穴位进行敷贴,以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缓解关节炎症状。关节炎外科疾病的穴位敷贴治疗
小儿腹泻在神阙、天枢等穴位进行敷贴,以温中散寒、涩肠止泻,治疗小儿腹泻。小儿咳嗽选取肺俞、天突等穴位进行敷贴,以宣肺止咳、化痰散瘀,治疗小儿咳嗽。月经不调选取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
文档评论(0)